宝树:当科幻正在成为现实
畀愚:写作的挑战在于说服自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钟求是:当我用AI试手写小说
汤汤:心灵的成长无法被AI替代
说起这个作品的灵感,我是一个喜欢吃的人,但有很多珍贵的美食根本吃不起或者吃不到,从科幻的思维出发,就想到是不是能够通过接收他人脑电波的方式,去享受别人的美食体验。如果单单这样,充其量只是一篇爽文。但实际上这个想法一跳出来,就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因为哪怕虚构的技术,放在一个接近真实的世界里,也必然会有一系列超出预想的后果,逐渐展开一个奇妙诡谲的世界观,这些想法让我也非常兴奋,最后,我写出来的故事和一开始的设想完全不同,成为了对现代世界中欲望和技术关系的一种反思和探讨。 [阅读全文]
作家畀愚似乎是矛盾的,他写了《叛逆者》《云头艳》等一大批悬疑小说,但他自己并不看悬疑小说,用他的话说,“不想受那种写作模式的影响”。他的悬疑小说不刻意营造疑云和谜团,也不按照固定套路出牌,而是在多种不确定性中深度挖掘人性的复杂。
“悬疑是生活常态,而人心才是终极迷宫。”畀愚在接受采访时说。比如《云头艳》,并不是一部常规意义上的悬疑小说,它更多是对人性的一种剖析。
畀愚说,悬疑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手段,或者表现方式,它并不局限于哪一类型的创作中。除了悬疑小说,畀愚还创作了小镇人物系列、民国谍战小说,在他看来,写作的挑战其实并不在于题材,而更多在于怎么说服自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阅读全文]
我在故乡小镇出生,又生活了十六年半。对我来说,那里有两样东西很重要,一是县图书馆,二是小镇街巷。我大约十岁起,就成了图书馆的冲动借书者,每隔一两天或者两三天就会跑去换书。那会儿的藏书不是太多,所以我花几年时间看完了所有能借到的小说。同时街上的事对我也很有吸引力,因为在一个少年眼里,镇子的街头巷尾就是一个江湖。江湖上总是活动着许多人物、发生着许多险事,这让我的日子塞满了新奇和变化。事实上,正是少年的小说阅读和江湖记忆形成了我的文学梦,这个梦推动着我去做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所以我说,故乡小镇是我的文学出发地。 [阅读全文]
好的文学会照亮所有人生阶段,每个灵魂都需要被迷人的故事滋养,儿童文学的确可以跨越年龄层,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耄耋老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相同的故事里能读出各自新鲜的、丰富的滋味。
创作时,我多多少少会考虑到孩子认知世界和阅读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局限,从而在叙述策略上有意识地接近他们。但不会刻意兼顾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阅读体验,因为这不在作家的掌控范围之内。我在乎的是,把故事先写到吸引自己,吸引自己,才能兴致勃勃一路往下写;能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读者。 [阅读全文]
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程小雨为了寻找自己曾在龙山村当知青的外婆来到了龙山小学,在她的带领下,一群乡村留守儿童组建了紫云英合唱团。小雨老师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爱与美的种子,也使他们在追梦的过程中以音乐治愈了自己的心灵。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2022年11月20日下午,以“文化根植生活·文艺助力乡建”为主题的美丽常山三部曲暨周华诚散文作品研讨会在衢州常山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常山县委宣传部主办,衢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余风主持,中共常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新帅向到来的嘉宾致辞。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纸上》系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浙江省“三个地”创优工程项目、浙江省文艺基金项目,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甫一问世,好评如潮,目前已四次印刷,荣登2021年7月中国好书等榜单。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浙江作家翁筱中短篇小说集《默笙时代》发布暨作品研讨会9月25日在东海之滨的台州市举行,来自浙江本土的作家、评论家:王正、南野、桂清扬等30多人,以及因疫情未能到现场但发来评论文章的作家和评论家:钟求是、王祥夫、汪剑钊等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默笙时代》是翁筱的第四部书,是作者近两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选集,由5个中篇和6个短篇小说组成。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近日,浙江《2016新荷十家作品选》研讨会在杭州召开。青年批评家饶翔、傅逸尘、李蔚超、黄相宜、行超等参加了研讨会,与青年作家面对面交流,把脉浙江青年作家的写作。 “新荷计划”是浙江省青年作家培养计划,实施四年以来培养了一批青年作家,张忌、草白、祁媛、雷默、张巧慧、池上、徐海蛟等人在文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8月15日下午,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浙江省作家协会、杭州市文联、花城出版社主办,纪实文学《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第一卷“星火时代”研讨会在中国网络作家村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欧阳友权、邵燕君、何平、庄庸等近20人与会研讨。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等到会致辞祝贺。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9月11日,由宁波市文联、《江南》杂志社、余姚市委宣传部主办,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余姚市文联、余姚市作协承办的帕蒂古丽新作《柯卡之恋》(原名《最后的王》)研讨会在余姚市举行。省内外的作家、评论家及部分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围绕《柯卡之恋》(原名《最后的王》)对帕蒂古丽创作的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 【查看详细】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曾受聘北京大学讲师、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黄源,字河清,浙江海盐人,原名黄河清(见《抗战文艺》),曾用名何连、澄清, 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画家。
07-04
2025时代浪潮中的工人形象与文学情怀——评邹元辉《远航》
07-04
2025需要有繁荣而强有力的儿童文学涌现
06-03
2025以教育之爱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月光妈妈》文绘中国乡村教育扶贫生动切面
05-15
2025文旅微短剧是否需要“爽感”叙事
05-12
2025朴拙、本真、诗意、响亮——评毛芦芦长篇儿童小说《戴响铃的秘密》
05-12
2025投射在心灵深处的光——评阿门诗集《门上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