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盛的创作活力
儿童文学中的多元文化探索——王轲玮三部新作就文明、童年与生存展开探讨
荒诞叙事中的时代叩问与青年突围——赵挺《挺什么》探索青年作家的文学突围与时代共鸣
用故事点亮中国精神——毛晓青《国之根脉 :给孩子讲中国精神》开启青少年德育新篇章
当代文学创作中,不少年轻作者陷入了“主题先行”的误区,将文学创作简单等同于主题宣传,导致作品流于概念化、说教化。这种创作方式往往使作品丧失文学应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而王轲玮的创作实践为年轻作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示范 :他通过儿童视角下的非洲见闻,巧妙地将异域风情与中国少年的精神成长融合。这种创作手法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又自然地折射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王轲玮的作品成功地将时代主题融入生动具体的叙事之中,既完成了主流价值的艺术化传递,又通过真实可感的生命体验来承载宏大叙事。这种创作方式既避免了主题先行的说教倾向,又超越了简单的猎奇描写,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贵的。 [阅读全文]
即便如此,我们仍在坚持推出青年作家。赵挺这本《挺什么》收录了他近几年来的十篇小说。他的创作分两种模式 :一种是适应网络阅读习惯的写法 ;另一种则是大胆挑战严肃文学传统。这本书就像他的一次文学实验。
关于书名争议,其实是源自作者在中国作家网的访谈。他说 :“我名字里有个‘挺’字,但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坚持自我的人,究竟该挺什么?”这种双关既是对时代的叩问,也是对读者发出的邀请——在迷茫的阅读环境中,我们想送给大家一本能带来思考乐趣的书。 [阅读全文]
全书设计了 10 个主题,每个主题提炼成通俗的金句,比如把“厚德载物”转化为“为别人撑伞”。每个主题下设 10 位代表人物,共选取了 60 多位古今人物。这些都不是简单的生平罗列,而是聚焦他们人生的关键抉择时刻。
比如写孔子时,专门讲他 60 岁被困郊外断粮,仍坚持传道的故事。当时弟子质疑 :“您像丧家犬一样四处碰壁,值得吗?”孔子回答 :“好工匠的作品未必被赏识,难道因此就放弃手艺吗?”通过这样的困境抉择,让孩子们看到精神的力量。
再比如司马迁,重点写他遭遇宫刑后的抉择 :慷慨赴死容易,忍辱完成《史记》更难。我写他自我剖白 :“家乡父老会骂我贪生怕死,但我的使命是写完这部史书。”每个故事控制在 2000 字左右,集中展现人物在困境中的选择。希望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能想起这些人物如何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路。这就是故事传承精神的力量。 [阅读全文]
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程小雨为了寻找自己曾在龙山村当知青的外婆来到了龙山小学,在她的带领下,一群乡村留守儿童组建了紫云英合唱团。小雨老师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爱与美的种子,也使他们在追梦的过程中以音乐治愈了自己的心灵。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2022年11月20日下午,以“文化根植生活·文艺助力乡建”为主题的美丽常山三部曲暨周华诚散文作品研讨会在衢州常山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常山县委宣传部主办,衢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余风主持,中共常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新帅向到来的嘉宾致辞。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纸上》系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浙江省“三个地”创优工程项目、浙江省文艺基金项目,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甫一问世,好评如潮,目前已四次印刷,荣登2021年7月中国好书等榜单。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浙江作家翁筱中短篇小说集《默笙时代》发布暨作品研讨会9月25日在东海之滨的台州市举行,来自浙江本土的作家、评论家:王正、南野、桂清扬等30多人,以及因疫情未能到现场但发来评论文章的作家和评论家:钟求是、王祥夫、汪剑钊等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默笙时代》是翁筱的第四部书,是作者近两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选集,由5个中篇和6个短篇小说组成。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近日,浙江《2016新荷十家作品选》研讨会在杭州召开。青年批评家饶翔、傅逸尘、李蔚超、黄相宜、行超等参加了研讨会,与青年作家面对面交流,把脉浙江青年作家的写作。 “新荷计划”是浙江省青年作家培养计划,实施四年以来培养了一批青年作家,张忌、草白、祁媛、雷默、张巧慧、池上、徐海蛟等人在文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8月15日下午,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浙江省作家协会、杭州市文联、花城出版社主办,纪实文学《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第一卷“星火时代”研讨会在中国网络作家村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欧阳友权、邵燕君、何平、庄庸等近20人与会研讨。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等到会致辞祝贺。 【查看详细】
作品介绍9月11日,由宁波市文联、《江南》杂志社、余姚市委宣传部主办,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余姚市文联、余姚市作协承办的帕蒂古丽新作《柯卡之恋》(原名《最后的王》)研讨会在余姚市举行。省内外的作家、评论家及部分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围绕《柯卡之恋》(原名《最后的王》)对帕蒂古丽创作的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 【查看详细】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曾受聘北京大学讲师、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黄源,字河清,浙江海盐人,原名黄河清(见《抗战文艺》),曾用名何连、澄清, 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画家。
08-18
2025在文学的灯盏下寻觅历史的痕迹——浅析孙昌建新著《西湖上的初阳 :〈杭州日报〉副刊五十周年》
08-18
2025诗人传记写法的纵深尝试——浅评《穆旦传 :新生的野力》
08-18
2025当科学与文学发生对撞——读钟求是《宇宙里的昆城》
08-18
2025时空光影里的心灵独舞——读诗人谷频近作有感
08-12
2025精神突围与历史镜像——浅析茅盾《清明前后》
08-12
2025历史的车辙鲜如春泥——读赵晖小说《清泰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