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浙军 >> 访谈评论 >> 评论

小人物的命运协奏曲——赵雨《蛇行入草》赏析

发布日期:2025-04-15 10: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作家》杂志

文/黄福胜


青年作家赵雨的短篇小说《蛇行入草》,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有血有肉,成功地塑造了赵大鹏和他的妻子、儿子、母亲以及“我”这几个小人物的形象。透过作者略带凝重的笔触,赵大鹏这一个具有特殊个性,让人五味杂陈的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品中的赵大鹏是一个乡村捕蛇人,这一个名号伴随了他大半生,他是村里面数一数二的捕蛇高手。他将捕捉到的蛇先集中养着,伺机卖给别人。他每一分钱都是搭上性命危险换回来的呀!单从这一点而言,赵大鹏的执着与胆量令人佩服。然而作者要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全方位的赵大鹏 :“他还是个孤僻成性的人,在别人眼里不合群,不出现在聚众的地方,比如乡村小店。他郁郁寡欢,在成为专业捕蛇人之前,干过许多行业,均以失败告终。他的性格中有一种阴冷的成分,在多年生活中给家人带来数不尽的麻烦,或许这样的人最终才会以捕蛇为业。他本就适合一个人生活,偏偏结了婚,又酷爱喝酒,酒精和他如此妥帖地融为一体。喝过酒的他,喜欢施展暴力,对象就是他的老婆——我表哥的母亲即我的大舅母……”这么一个集孤僻、阴冷、成不了事、爱喝酒、喜欢打老婆等诸多缺点于一身的赵大鹏,自然就不会招人喜欢,甚至让人避而远之。

作者并不像一些初学写作者一样,脸谱化地去告诉读者赵大鹏是个怎么样的人,而是通过一些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如身临其境,与赵大鹏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设身处地地去感悟赵大鹏 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作品的成功之处。

作品中通过几处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的细节描写,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赵大鹏 :

一、经不住“我”死缠烂打,带着“我”上山捕蛇。“他让我乖乖待在原地,不准挪动半步,除非不要命,然后静悄悄向枯木逼近。用蹑手蹑脚还不足以形容他脚步的轻捷,仿佛是凌空飘向目标物的一个幽灵,眼一眨离五步蛇只有两步远。这时,他全身静止,成了一尊雕像。五步蛇丝毫没有察觉,像在安然晒太阳。突然,他猛地抽出捕蛇棍,一下就把蛇头钉在三角叉之间。蛇身闪电般甩开,他弯腰抓住蛇尾,提起来,蛇头往上探了两探,身子完全展开,有两米多长,犹如蜿蜒的一匹绸缎在空中飞舞。他打开蛇皮袋,将蛇丢进去,缩紧袋口,用麻绳捆了两捆。”

“我”是赵大鹏的外甥,他对“我”的疼爱还胜过他儿子,他让“我”待在原地不要动,完全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和保护。接下来,他心无旁骛,手脚麻利地捕捉了一条五步蛇。其反应之快捷,动作之娴熟,非常人所能及,他那捕蛇高手的名号是实打实赢得的。

老屋被征用拆迁时,他冒着危险返回正在摧毁的房子里找寻他的捕蛇工具那一幕,足以说明他对捕蛇这一行当情有独钟、走火入魔的程度。“驻足凝望的赵大鹏突然想起什么,发了疯,大喊,等等,拔腿冲进蛇房”,他出来时手里拿着捕蛇棍和蛇皮袋,“像拿着一件传家之宝”。捕蛇,与其说是他的职业,不如说是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而事实也证明,除了捕蛇,赵大鹏对其他工作根本不感兴趣,也没有办法做得好。

二、赵大鹏发现了他们住的安置房旁边的空地上放置了一大堆垃圾,竟然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亢奋无比!他深信那堆垃圾里面一定藏有毒蛇,并且一连几天在那儿蹲守、找寻。“大家都拿他当笑话,只有我,内心无比酸楚,我明白他这一举动背后潜藏着多大的委屈和不满。他连工作都不要了,五金件?装配?放到操作台上压一压?压他娘的卵,他吃什么呢?人总不会饿死吧。不久他便拉长战线,战火从荒草丛一路烧到垃圾场,他成了垃圾场上的捕蛇人,我们谁都无法理解日复一日身在垃圾场的感受,谁都相信荒草丛中没有蛇,垃圾场上更没有蛇,蛇难道学会了吃垃圾?最让人没想到的是,赵大鹏渐渐迷恋上了和垃圾相处……”

赵大鹏的这一做法,让不少人不可思议,认为他这样是痴人说梦、自讨苦吃,并不是正常人所为。作者用了那么长的篇幅来描述这一个细节 ,将赵大鹏那种执拗并且近乎于疯狂的个性展示出来,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

“他对蛇曾是如此强烈地爱着,但他没有意识到,这里是城市,不是他从小长大的乡村,在城里要找到一条蛇的身影,比登天还难。”这句话道出了赵大鹏对于蛇的那份痴迷和那份无奈,而这一份无奈,源头就是“那个乡村如今当然也已不复存在,它消失于一场人为安排的集体拆迁,消失于推土机、挖掘机的铁臂和大型机械冒出的浓浓黑烟中。”而赵大鹏“作为一名乡村资深捕蛇人,城市带给他的只有无可奈何和无计可施,乡村才是他施展本领的最佳场所。”这样一来,赵大鹏每天只有在陌生的城市里无所事事,只能用酒精来麻醉自己打发时光,也为他的人生结局埋下了伏笔。

赵大鹏一生捕蛇无数,性格中还带有恣意杀生的劣根性,他连一些诸如青蛙、蝗虫的小动物也不放过,变着法儿去剥夺它们的生命,并以此为乐,活脱脱一个“恶魔”形象。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并不是对所有的蛇都赶尽杀绝,他也有心慈手软的时候。“我问赵大鹏,捉它吗?赵大鹏说家里已经有三条,这蛇太多了,多了没用。我问,放了它?赵大鹏说,它就在那里,谁要你放?然后他做了一个奇怪的动作 :双脚并拢,上身微曲,右手摊开,向一旁一挥,说 :蛇行入草。然后大踏步朝前走去。火赤链原本盘卷的身子舒展开,迅速游向草丛,不见踪影。我问他,蛇行入草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和蛇打招呼,告诉它,我们要从这里过去,您啊让一让路,请自便。我觉得这很有意思,肯定是上一辈捕蛇人遗留下来的,或者就是他的师傅,凭他这么一个粗人,怎么想得出如此儒雅的一句话。”这也许是赵大鹏给人为数不多的亮点!他捕杀蛇,但并不是将所有的蛇都视如死敌而诛之,而是要放它一条生路,让它回归大自然。

俗话说 :“个性决定命运。”赵大鹏的性格缺陷,仿佛在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他是一个不能善终的悲剧人物。按照人们习惯的逻辑思维——上得山多终遇虎,赵大鹏一生灭蛇无数,最终将会命丧蛇口!而作者却巧妙地“安排”了赵大鹏死于车祸。这样的安排,既与人们的习惯思维背道而驰,也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着实独具匠心,令人信服!

这里安排赵大鹏死于车祸,还有另一个奇妙之处,就是以“认尸”这一个细节引出了赵妻。我们都知道,赵大鹏有喝了酒打老婆的恶习。一开始,他老婆挨打了,还是忍受着,以为男人打女人很正常 ;时间一长,她终于忍无可忍,不再和赵大鹏一起住了,但没有办离婚 ;赵大鹏被撞死后,交警叫赵妻去认尸,她还是去了,结果因为赵大鹏的头部被撞得血肉模糊认不出来 ;几经周折,最后通过赵大鹏身穿的一件内衣认出来了。这样就带出了两个问题 :一、赵妻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认尸,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对赵大鹏的内衣有印象,说明她内心深处还是有赵大鹏的一点位置 ;二、倘若如常理中赵大鹏是被蛇咬死,就不会出现认尸这个环节,那么赵妻的出现就没有如此顺理成章了。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赵大鹏这样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其独特的人物性格,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栖息生存的位置,去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演奏了一曲曲命运协奏曲。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