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浙军 >> 访谈评论 >> 评论

《启尔求真:核研试浙大人》序

发布日期:2022-07-29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号)

  文/吴朝晖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

  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以“两弹一星”元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一穷二白环境中,在新疆马兰21核试验基地、青海金银滩核研221基地、甘肃嘉峪关核工业404厂等地,攻坚克难、自立自强,成功掌握了国之重器的核心技术,有力打破了西方核大国的核垄断,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谱写了中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历史篇章。

  从1955年党中央作出建立和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到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再到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原子能事业在短短十余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这背后,无数科研工作者为了国家大义,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这其中就包括以王淦昌、程开甲、林俊德等为代表的浙大人。这些浙大人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筑起了一座座不朽丰碑,一生践行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价值追求,生动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马兰戈壁等地留下了浙大人的坚定足迹与生动事迹。

  本书就是关于这群浙大人许党报国的故事。书中遴选了浙江大学参与核研制、核试验的18位杰出校友,以及核试高速摄影911课题组的多位知名教授,集中展现了浙大人在核研制、核试验领域的奋斗历程。书中有吴健雄、吴钲铠、卢鹤绂、胡宁、胡济民等从事核理论研究、开创核物理学科、开展核物理教学的故事;有王淦昌、钱三强、程开甲、吕敏、杨裕生等组织领导核研制、核试验的事迹;有忻贤杰、张同星、林俊德、唐孝威、贺贤土、丁浩然、张业和、李兆龙等进行核弹生产和核试验测试的史实,鲜活、立体地还原了“马兰浙大人”忠诚担当的家国情怀。正是这些真实事迹与生动故事,持续丰富着以求是创新为内核的浙大精神谱系,折射着学校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的历史进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浙大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今天的浙大,正将这些精神财富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前进动力,坚持“人格、素质、能力、知识”融合一体的KAQ2.0教育理念,全力塑造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一流教育教学,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全球开放发展的视野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杨达寿研究员在耄耋之年,克服种种困难,多年静心笔耕,带领我们回顾了那段浙大校友们为国奋斗、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可以说是献上了一本文笔多彩的诚意之作,在此表示敬意。

  此书的完稿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信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党领导中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历程,深刻感受以“马兰浙大人”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伟大人格与精神境界,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国人在新时代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不断积蓄磅礴向上、澎湃向前的梦想力量,共同奏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是为序。

  2021年10月10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