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性的善良与温暖——评儿童幻想小说《星星湾》
发布日期:2012-06-07
00:00
访问次数:
文/徐 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奈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或有价值的写作,不单单是一种技巧,它还有赖于作家身上的某种道德完整。
儿童文学面对的是真纯和稚嫩的童心,正如惠特曼诗中写到的那个每天向前走路的孩子,他只要看到某一个东西,他也许就会变成那个东西。看到的是杂草和阴影,他长大了,心里就会有杂草和阴影;看到的是玫瑰和光明,他长大了,心里就会有玫瑰和光明。总有某一天或某一个时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将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顾念及此,儿童文学作家,敢不慎乎?
在我的印象里,简平的儿童文学写作,一直注重于奈保尔所说的“某种道德完整”。发现世界的爱与美,发现人性的善良与温暖,寻找那些被成年人失落的童真、梦想和信念,是他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读其书而知其人,他的书与他的人给我的感觉是一致的:细雨润物,温柔无声。
当然,他有时也会被迫着去说出生活的重量。他最新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星星湾》,在致力于发现人性的善良与温暖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重量和冷峻。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十岁的男孩波亚,因为期中考试没有考好,被父母数落了一通后,负气跑出了家门。“波亚感到泪水从心里涌了上来,他觉得喘不过气来,四周全是高压,连一点自由、一点自尊都没有了。”这几乎是中国当下所有孩子面临的生存困境。在小男孩跨出家门那一刻,作家来了一点类似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忽然,波亚感到有一大滴红色颜料从调色板里泼到地上,像是烧着的火,火光一闪,变出一匹快马来。那马伏在波亚跟前,波亚一跃而上,快马撒开脚蹄子疯跑而去。”这似乎是一种暗喻和象征:在当下极端功利化教育的困境中,有多少孩子都在渴望和梦想这样的自由与解放!
在长途汽车站,漫无目的的波亚跟着一个中年男子上了一辆长途汽车。两人由此开始了一段意外的旅程。那个陌生的男子让波亚叫他“安叔”,他说要带波亚去一个叫“辛新洼”的地方。波亚没有听清,以为是“星星湾”,他非常激动,因为那是他梦中都想去的地方。波亚告诉安叔说:他曾经梦到过星星湾,那里是星星的海湾,星星特别多,特别亮,而且,星星都是彩色的。
随着旅途的展开和故事的推进,我们渐渐明白了,这个陌生人刚刚从监狱里出来,因为在监狱里表现得比较好,又患有心脏病,所以被提前释放。他急着想赶回老家去看看自己唯一的女儿,他有十年没见过她了。十年前,他的女儿出生不久,妻子就丢下他们父女俩跟别人走了。女儿饿得哇哇直哭,可他没有钱,只好铤而走险,半夜里爬上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结果被逮个正着。在监狱里,他天天想念女儿。当他得知波亚跟他女儿一般大,正在漫无目的地游荡时,他突发奇想,想通过波亚来了解一下一个十岁孩子的心理,以便自己回家以后能被女儿接纳……
原来如此。人性本善,人心就像是一朵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故事至此,我相信,所有的读者从一开始起就产生的,对这个小男孩跟着一个陌生的出狱人上了一辆开往远方的汽车的后果的担忧,都悄然冰释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的一面,开始闪耀它们的光彩了。
一路上,心地单纯的波亚告诉了安叔自己在学校和家里的各种情况。作家通过这个小男孩之口,对我们的教育和那些陷入教育误区的父母,发出了质疑。例如波亚的妈妈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同事的孩子”:从来不玩游戏,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回回考试年级第一;会孝敬父母,会弹钢琴,会八门外语;不吃零食,不睡懒觉,少先队大队长和“三好学生”都当上了,奖学金成百上千……但是,波亚却压根不相信有这么个“同事的孩子”存在。他就相信自己的好朋友扣子,虽然扣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
波亚已经把安叔当成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对他说出了自己跟父母也没有说过的心里话。正是这种信任感,触动和温暖了安叔最柔软的地方,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的全部良善和良知。他也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想到了妈妈和童年时的星星。他在波亚的信任里重新发现了自己,获得了作为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甚至找到了为人父母的感觉。他想象着不久的一天,当他踏进家门,女儿会扑到他的怀里,亲切地叫他爸爸……在这短暂而又一波三折的旅程中,波亚和安叔都感到了来自对方的真诚和温暖,两个人产生了亲人般的信任和依赖。
后来,在波亚的帮助下,原本特别排斥、根本不想见到爸爸的女儿,终于同意与爸爸相见了。心情激动的安叔不顾心脏病复发,坚持着向“星星湾”赶去,盼望着早日见到自己的女儿。但是小男孩已经明白了,此时安叔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了,因为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波亚仍然不离不弃,他要以自己全部的善良、勇敢帮安叔实现最后的愿望,回到家乡辛新洼。而那里,也是波亚心目中最美好的星星湾,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和好朋友扣子,还有安叔的女儿,也都在那里等着他。
波亚一路上照顾着病中的安叔。他在感受着安叔和他的女儿的亲情故事的同时,也重新发现和感受了自己与家人的感情。他在这段曲折的路途上长大了。
《星星湾》的整个故事都在路途上展开,在故事结构上就像一部成人文学中的“公路小说”或“公路电影”。但是对儿童文学来说,这种小说形式上的引入倒并不显得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心”。这个安叔,就像雷蒙德·布里格斯笔下的“雪人”,似乎代表着走过每个孩子的生命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他们意外相逢,由互相陌生而互相获得信任和理解,无奈他们又总有离去的一天,去到另一个地方,甚至另一个世界,就像“雪人”,总会融化的。但是,“星星湾”的故事也像雪人的故事一样,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的美好回忆,乃至日后的美好片段,其实都是能够经历生活路途上的许多波折而留存下来的。
这也正如简平在创作札记《我心中美丽的星星湾》里的自白:星星湾虽然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想象、一个梦幻,而现实却是严酷的;但是,只要有了这样的经历,不管将来怎样,他都可以拥有一份关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了,而这份记忆会影响和陪伴他的一生。因为,一个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总是依靠美好的人性和美好的事物构筑的。“最美丽的星星湾就在我们的心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那方净土,那片净空都永恒地闪烁着耀眼的蓝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