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浙军 >> 访谈评论 >> 评论

读孙红旗长篇小说《死亡证明》有感

发布日期:2011-09-09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作家》杂志社
作家应是社会良心的代表 常茂林       当今,文学创作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越来越边缘化。受社会浮躁心态和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一些作家忘记了本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而把创作视为一种文字游戏,或者是谋取名利的手段,这是文学的悲哀。这一状况已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批评。近读孙红旗的长篇新作《死亡证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笔者深切感悟到:作家要写好一部小说,其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作家应当是社会良心的代表。       小说讲的是一对日本母女的故事:在北京留学的日本女孩慧质子接到父亲的电报,说舅公想见她最后一面。她匆匆赶回北海道,听了舅公临死前所讲的关于他所参与的细菌部队可怕的经历,同时还知道三年前母亲美玑子不是死于车祸,而是死于一场阴谋。慧质子在母亲日记中得知,作为大学教授的美玑子,生前曾为弄清日本731部队发动细菌战争的真相作过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的731细菌部队的真相,并写出了许多揭露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罪恶行为和日本右翼势力掩盖历史的文章,触及了日本右翼势力的神经,于是遭到跟踪、威胁和恐吓,最后不明不白地死于“车祸”。慧质子从调查母亲的死因入手,不畏艰险,紧紧咬住731部队的罪行,往返于日本和中国进行调查,最后将这些骇人听闻的罪行材料公之于众,而她自己却在做完这些事之后,踪迹全无,消失在人群中,给小说留下了悬念。       这部小说的创作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上世纪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尤其是对中国。在诸多罪行中,,如南京大屠杀、从军慰安妇、中国劳工案、“三光”作战政策等,在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都有了相当充分的揭露。唯独731细菌部队制造和使用细菌武器,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残害中国人民的史实,是日本右翼分子和日本政府想极力掩盖的。但是,大量史实表明,日本军国主义731部队细菌战,从其本质上讲,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野蛮的屠杀。据史料记载:仅仅被当作活体试验残遭杀害的中国人就有三千人之多。而遭受细菌武器侵害而死亡或伤残的更是不知其数。这是人类的悲剧,更是中国人民心头永久的痛。但日本右翼势力却无视这些事实,妄图掩盖罪恶历史,甚至公开叫嚣:说什么发动太平洋战争是 “为解放殖民地而进行的大东亚战争”,亚洲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是什么“违反条约的违法行为”,而日本有识之士正视侵略历史的行为,是什么“民族自虐性的表现”等等。这些谬论歪曲了真实的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震惊和愤怒。衢州是当年“731部队” 细菌战的重灾区,许多平民百姓遭受非人道战争的疾苦,千千万万衢州人含冤死去。提起当年的细菌战,衢州人的后代仍然愤怒难平。孙红旗作为一名衢州作家,深感维护历史的真实性是作家的天职,他创作这部小说,用铁一般的历史事实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历史不容篡改!历史不容掩盖!小说对妄图否认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一个有力的回击。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认为,作家应是社会良心的代表。不久前,她在回答新京报记者关于作家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时说:“文学可能并不承担审判人类的义务,也不具备指点江山的威力,它却始终承载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责任,对人类精神的深层关怀。……我清楚地知道,持守这样的写作信念的人已经不多,但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敬仰”孙红旗创作这部小说,正是“承载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责任”,用热情洋溢的红色主旋律,对人类精神充满“深层关怀”,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部小说在“第二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中获奖,在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表现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但笔者以为,这部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充分占有史料和科学运用史料,将历史资料和小说故事融为一体,使史料变成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读者不难发现,小说中所搜集的历史资料面广量大:有地方志书;当年的媒体报道;历史档案;当年卫生部门疫情报告和报表;应急成立的防疫组织文件及人员名单;当年国民政府的相关文件;还有日本老兵回忆录、日本战犯接受审判的庭审记录、以及日本学者撰写的关于731细菌部队的书籍等等,所有这些资料以详尽的史实记载了当年日本731细菌部队的罪恶,成了日本军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铁证。但史料毕竟是史料,不是小说,要使“死”的史料变成小说中“活”的灵魂并非易事,这对作家的政治水平、写作功底和社会责任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将这些史料做机械的拼凑或人为的组合,而是别具匠心地根据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将历史资料逐一展开,并且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巧妙地用作品主人翁的“日记”及侵华老兵的“回忆”等形式将史实“揉进”小说,使史料成为小说自己的骨肉,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小说用史实作为武器,对日本右翼势力作出了有力回击,从而成为一部反映日本侵华史的力作。同时,这部洋溢着红色主旋律的作品,对我国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认识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这部小说在构思上也有不足之处。如小说中写到了慧质子和崔建国的爱情,一个是日本留学生,一个是中国大学生,但这个爱情故事写得浮光掠影、若隐若现,好象是专门为串联故事而设置的,写得较为牵强。小说中慧质子仿佛就是个正义与和平的化身,似乎缺少一种女性的柔情。爱情最能体现人性的光辉。如果在小说中将爱情戏写得再充分一些,不仅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整部作品的悲剧色彩也会更加浓郁,从而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愿孙红旗先生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