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和重:对一个银行家灵与肉的解读
发布日期:2010-01-28
00:00
访问次数:
文/孙昌建
跟媒体的人吃饭能听到报纸上不登的新闻,跟演艺圈的人吃饭能了解所谓的绯闻和潜规则,如果跟从事银行和证券的人吃饭,那就得捂紧自己的口袋了,因为你很指望他们能帮你理财,因为有一句很忽悠人的话叫作——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是题外话。题内话是我在一个下午读完了一本叫《银行家》的长篇小说,这本小说至少部分满足了我对银行家的好奇——他们的社交应酬,他们对品牌的讲究,他们在竞争中的招术,当然还有他们泡妞的方式方法。乍一看小说,我想起了一位沪上的著名记者王唯铭,他对城市表象描述的腔调一时无人能及,而这部小说一开始颇有点王式风格,从每一节的标题引语中即可看出,这是可以给80后阅读的一本轻小说。我这里所说的轻,显然是有别于陈忠实的《白鹿原》式的重。这样的轻意味着新潮和时尚,意味着可以用水粉而非白描来给此小说插图。因为本小说的主人公马文才37岁就当上了股份制银行的行长,且是单身王老五,所以他可以轰轰烈烈地谈情说爱并且做爱,不会涉及包二奶和腐败等内容的——这是一个聪明的处理。小说要好看但不能违禁,《废都》可以在十七年之后重印,但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有这样的命运的。
马文是一个春风得意的人,他的恋人姜晔则是国有银行的中层,两人一见钟情,虽有工作和业务上的竞争,但男女关系或者说肉体关系则高于一切,真的,这才是人性,这才是小说要着力渲染的,虽然也有金融危机,也有尔虞我诈,也有破产和重组,有跳楼和入狱,但只都只是外围和背景,作为银行家的马文无论在事业还是爱情上都是无往而不胜,他的团队他的人格他的魅力,都是在向前冲的那一种趋势。
而且这部小说还敢于用“闲笔”,敢于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马文对一个盲人学校师生的关注,特别是饱含深情地刻画了一个叫谢晗的女老师,这是个命苦的女老师,成长在孤儿院,一生都在寻父,因救学生遭致车祸而双目失明,后来又患骨癌离世,当马文要把骨灰送到其生父手上时,突遇地震,谢晗的生父也顷刻丧身……这是极其煽情的苦戏,我一开始有点不解作家的这种安排,觉得闲笔太多,虽是长篇但也不能这样信马由缰吧,后来一想,我明白了,原来马文就是从小失去父母的,所以他对谢晗的感情以及对盲人学校的关爱,不只是作为一个成功人士的那一种慈善心,不是人格上升华的需要,而是来自他血脉的需要,是他本能的冲动,这一点可能连他的恋人姜晔也不能理解,她有点吃谢晗的醋,这样的醋意如果改编成电视剧,那是很来戏的。一个成功男人身边背后总有几个女人,这是套路。不要小看套路和陈式,就看你写不写得好。肉是我所欲,灵亦是我所欲,让肉身有飞翔之感,飞过之后或坠落或降落。我听王志强谈起过,他是想朝好看的方向在努力的,我为他的这种努力而感到高兴。
你可以写得轻,也可以写得重。从这部小说看,作为作家的王志强还是采用了轻的方式,照我的理解,“银行家”三字中他还没有写到“家”,照小说的安排,姜晔是出身银行世家的,可惜并未展开。“世家”就是长篇的好题材,而现在的马文和姜晔,都基本是横空出世的,他们身边的人不构成网络关系,只构成符号关系。然而可喜的是,这部《银行家》的出版,意味着王志强金融三部曲的完工。我有时在想,如果把这三部小说再重新整合创作,会不会问世一部很重的小说呢?今天长篇小说的创作态势,要写一个行业和类型,已经不是难事,但是要像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这样的去写小说,写人的心灵,这估计得是一生的事情。好在我们的作家王志强跟他小说中的行长一样年轻而有活力,他身在银行界,但跟我们说的永远是文学,所以请放心,我是不用捂紧自己的口袋的,我只需保护好我的视力。以期待他的下一部长篇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