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浙军 >> 访谈评论 >> 评论

梦的真实与现实的荒诞——读诗集《栓锁与游荡》有感

发布日期:2009-06-16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作家网

文/沈淑波

     《栓锁与游荡》是俞永富和张炯先生即将出版的一本诗集名,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栓锁,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应为拴锁,拴的意思是缠住而不能行动,锁,本来就是一个静物,握在手中,有分量感。拴锁与游荡刚好是一静一动,是暗寓肉体被外力禁锢,而灵魂是自由的吗?可他用的是栓锁。也就是说这锁与栓本来就是连在一起,类似于一个开关。那我是不是可以解释为这禁锢是肉体与生俱有的一种状态,而非借外力才有的呢?栓锁与游荡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具有不可割裂的双重性,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来表达这两者的对立与统一的?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打开俞先生的栓锁,努力去触摸他飞翔的灵魂。
  诗集的诗是直白的,口语化,通俗易懂。如果按我对诗几大要素的理解,我甚至觉得他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只不过把一些零碎的感觉用直排的形式记录下来而已。
  但,且慢。
  随着我一首一首地读下去,这放在嘴里的句子却渐渐嚼出别样的滋味。
  比如《突如其来》这首:
  网络空间很小
  不经意间踩进了彼此小窝
  从此成了座上常客
  自泡茶水,自搬沙发
 
  在聊天中
  莲很迫切地托付我
  大有先帝托孤之意
  帮忙打理一阵子小家哈
  我编织搪塞的理由
  直至见到暂别的告博友书
  为我拒绝莲的请求而自惭形秽
  莲次日一早就要出国
  我嗔怪莲
  怎么不早说呢
 
  傍晚在书市里徜徉
  仍是突如其来
  一个陌生电话
  我取消了接听
  跟通常一样,这些年
  总是担心来历不明的人和事
  再次闪现出这个奇特的号码
  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
  在海外,东南亚
  带着几分热带的兴奋气息
  那是莲的声音,莲的问候
 
  没有一点征兆
  就那么突如其来
  我已经习惯了莲的突兀
  和行色匆匆
  全诗分为四节,像一个浓缩的小故事,“我”与一位叫莲的女网友之间的交往。重点写了“我”带着现实的面具去面对网络中的真诚,所以才有了莲请求“我”帮她打理网络空间,而“我”找理由拒绝。看到陌生的电话,“我”心怀戒备之心取消接听。当“我”终于打开耳朵,接听那个奇特的来电,原来竟是远方的莲的问候。
  这其实很具有讽刺意味,“我”在小心翼翼什么?是因为在现实中吃了太多的亏,所以才如此小心谨慎,还是看了太多的负面新闻,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幸好,“我”最终还是“习惯了莲的突兀/和行色匆匆”,要不然这生活会显得多么的无趣。
  诗集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总是把最精彩的诗眼留在最后,开始是很平淡的叙述,等你读完了,才大梦初醒,不禁为作者或幽默或睿智或哲理的点睛之句一笑。
  例如《给整理找个理由》:
  有诗友明天欲来
  珊尔有一下午没离开家
  没有闲着
  整理着衣服、鞋袜、纸箱子
  心情很不错,担心而又自傲
  友人没有确定行期
  珊尔问他,你的朋友还来不
  家里经这么刻意地一番整理
  他满意地浅浅一笑
  等你一疏忽大意,就来了
  非常生活化的描述,有点像打油诗。写家里乱七八糟的,听说有诗友要来,女主人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理房间,结果朋友什么时候来却不确定,女主人问男主人,回答“等你一疏忽大意,就来了”,把小俩口的心理刻画得很生动。如果没有这一句,这首诗就显得很一般。
  除了写日常生活场景之外,俞先生还写了大量的梦境。在我的理解里,这梦境与现实恰恰换了位置,那就是现实的荒诞以梦的真实面貌来呈现,反而更加的发人深思。
  其中就有写教育乱收费犹如网络里的杀人游戏“慢慢地溺杀贫困线下的读书人/人们对学习文化投资教育的热情/因慢慢地失血而消失”;写居民收入看似提高,实际是原地踏步“绝望之余,像一群舞者”;直到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做了一块木质屏风/替代原来挂着的一袭布帘/能遮盖住什么/有多少丑闻正处欲盖弥彰”。
  这是梦还是现实?
  不用多说,大家都心里明白。
  诗集中的梦是特别的。他像个侠客在《梦里江湖》游荡,收拾《梦的残骸》。在梦里,《发师与武师》都离不开好东西——金钱。梦中的《人在旅途》复制现实的真相,学校、公交车、长途汽车上单身的年轻女子、暧昧的抚摸、城市的灰色和糜烂等等,一系列意象组成在人生旅途中,面临的各种诱惑,“大家心照不宣”,“我”发出了“有没有一块属于我的向阳苗圃”,“有没有一片纯净清新的田园令我神往”的喟叹。
  梦是古怪虚幻的,我说他其实是在梦里清醒,在现实中梦着。看似虚无飘渺,剥开梦的外壳,却是实实在在的内核。无论是童年的记忆,生活中的某个细节,人物的夸张变形,还有“我”在梦中不同的身份变换,都离不开现实的土壤,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我跟他俩并不熟,不知道生活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只是猜测现实中的他们可能就像一把栓锁,固守着所有符合社会人道德标准的条条框框,对现实的丑陋或许敢怒而不可言。只有到梦里,他就变成了另一个自己。那个“我”能上天入地,通古晓今,或高大或卑微,随心所欲,却又不是漫无边际,于是就有了这一系列荒诞又真诚的文字。在这本诗集里,真实中的荒诞和荒诞中的真实是两条铁轨,从现实的车站出发,抵达梦的彼岸。如果非要诗集贴上标签的话,那就是带着枷锁的肉体,试图让灵魂背负着沉重的真相飞翔。
  这样的飞翔注定是疲惫的。
  就像在梦系列《登错码头》这首诗里写到,“我没法卸下包袱/又带上他一路心慌地找车站”。
  这就是现代人普遍的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作者给我们设置的一座迷宫,他把谜题和谜底隐藏在这些平实、朴素的语言背后,只有细细琢磨,才能解得其中的滋味。
  不过从我个人阅读的喜好来说,我还是觉得《栓锁与游荡》这本诗集的诗味淡了些,语言太实太直白,没有诗的空灵和跳跃,在诗的意韵和深度上缺少有力的开挖。有些描写比较琐碎,没多大意义。枝蔓多了,反而掩住了主杆的精彩。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并不影响这本诗集总体的质量和其内在的思想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