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新荷”青年评论家秋季研学活动在杭州举办。十余位浙江青年评论家参加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认真贯彻省委关于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文学现场与评论实践的互动,综合运用专家授课、学术交流、实地研学等方式,从“地方性写作与文学共性表达”“文学作品的时代指向”等议题出发,引导青年评论家深度参与文学现场。

活动期间,在浙江文学馆举办了“文学浙江与百年中国文学”学术沙龙,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侃主持活动。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陈晓明受邀到场交流。会上,大家回顾了浙江文学与百年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呼吁与会青年评论家深度参与文学现场,立足新时代,延续浙江文脉,形成突破与发展。沙龙现场,青年评论家们分别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研究实践发言,追索文学语言变革的内外互动,表达文学创作的“真实”与“现实”之辩,探讨文学经典成因。
活动期间,在临安美术馆举办了文学讲座《试谈几部外国小说的写法及其文学指向》。现场,陈晓明对《我的名字叫红》等三部外国小说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漫述小说叙述策略的重要性,点明小说家笔下明暗二重结构的叙事魅力,探析形成文学性的“最小值”,为在座“新荷”青年评论家带来生动一课。

“新荷”青年评论家还走进设立于临安的首个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感受临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领略青山湖畔的科创“密码”,畅谈文学创作与科技融合的发展前景。
以此次“新荷”秋季研学活动为契机,浙江省作家协会也将持续深化青年评论人才培养工程,以更有力的举措建强评论阵地、壮大评论队伍、提升评论影响力,推动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同频共振、双向赋能,共同推动浙江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