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浙江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关部署,赓续南孔文化,传承勤廉之风,大力推动廉洁文化和文学创作深度融合,打响“南孔清风·勤廉衢州”鲜明标识,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浙江省纪委监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开展了第二届“南孔杯”廉洁文学创作大赛,评选出一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廉洁文学作品。
作品分散文和小说两种形式,内容由古及今、古今贯通,既有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故事,千年传承的南孔故事等,也有弘扬清廉家风家训的故事,与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新时代廉洁故事,体现了中华文明文化的传承,全社会共创共建清廉的导向。
现将优秀获奖作品节选在浙江作家网上推送,展现廉洁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散文一等奖
家事·家风(节选)
王冰
我们村叫韩庄户,原是一韩姓人家地盘,韩家是大户人家,广置地产,鼎盛期田亩遍布多地,当年韩家人曾夸富“人行百里不走人家路,马走百里不吃人家草”,绝非自诩。韩家土地对外出租,佃户交足押金(俗称贷头),方可进田耕作,称“上庄”。 为寻一条生路,流民如逐食而动的蝼蚁从周遭聚来,挖地窨、搭茅庵落地生存,后来随着子孙繁衍,聚居地逐次延展成村落,因在韩氏大户人家“上庄”,村名故为“韩庄户”。
那时我的爷爷背着年幼的大伯、奶奶怀里抱着孱弱的二伯在外讨荒,偏偏那时父亲又出生了。灾荒之年,贫贱之民,命如草芥,生死都是一种宿命。刚满两岁的二伯,由于“尖馋”(挑食),吞不得冷食,几近夭折,不久,已奄奄待毙,不得已送与一当地人家。自此,家父排行由三递二,那个二伯永远从我们的家族里消失了。讨饭讨不出永生的路数,爷爷奶奶只好返乡。因不名一文,租不起地,便从韩家长工做起,多年辛苦打拼,积下些货头,租几亩薄田做了佃户。小村落杂居着来自四方的王郝张常于赵吕等七个姓氏人家,所以村庄亦有“小七姓”之称。称“小”,一则作为从原家族流徙出的子孙,提醒后人勿忘根脉;二则在大户人家讨食,姓氏也要“做小”,透着和谄媚与卑贱。他们身份卑微、身体猥琐,麻木是他们一生的表情,他们在悬崖上谋生,时刻如动物般警醒。
一个辗转而来的异乡族群,一个寄人篱下的底层民系,一个竭力图存的赤贫群体,靠什么生存、站立与永续呢,唯有门风家声。这是唯一能给家族带来一丝亮光的精神寄寓,也有着深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没有好的门风家声,一切都会变得艰难,甚至无法立足。
过去家乡人对生育的态度极其潦草,挂在男人嘴边的话是:“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生!”在他们看来,生儿育女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就像春种秋收,割麦打场一样稀松平常。母亲先后生下七个孩子,用七个音符书写一生的交响。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加上我,是她的呕心之作,也是她命定的重荷。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不能有少许的行为不端,否则影响的是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声誉,惕惕于心的是“不能让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诸多关于门风家声的教条,便铁一样体现到日常行为的规范中,诸如一家人吃饭,大人没到,孩子不能先吃,长辈没有动筷,孩子就不能夹菜;每天要给爷爷奶奶家打扫卫生、给缸里打满水,冬天轮流去给他们暖脚;遇见熟人,要按辈分称呼、打招呼;骑车到了村口,无论有人没人都要下来推着走。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齐家睦祖,是父亲他们那一代人与生俱来的胎记。父亲从部队复员时,组织上安排他去矿区“以工代干”,成为我们那儿第一个吃皇粮、拿薪水的幸运者,但为给爷爷奶奶分担压力,他选择了回乡务农。后来为了撑起几十口人的大家庭,父亲又两次推掉当“脱产干部”的机会。爷爷猝然离世后,奶奶瘫痪在床十余年,父亲像照顾婴儿一样精心服侍,过完九十大寿后,奶奶在父亲的臂弯安然离世。
作者简介:曾参军入伍24年,在军地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逾百万字,10余次获全国征文比赛一、二等奖。
文章评价:《家事·家风》以追忆展现了一位平凡父亲坚守清廉的一生。作者王冰将点滴回忆汇于笔下,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撷取生活的真谛。家风的力量,体现于作者对场景和情节的细微呈现、对故事和情感的真实表达、对人物内心敏锐又不失温情的刻画。微观洞察与真实的力量,引人共鸣,且余韵悠远。
散文二等奖
梨花风起正清明
徐蕊
春光淡荡,冷雨叮咚,朦胧的天际似乎满浸着寒霜鱼肚白的缄默不语。梨花随风起,缱绻在清明,氤氲在我心。人生恍若不经意睡着又忽地惊醒的梦境,待到花醒鸟鸣、夜阑寒转之时,方知“归期在清明,归心是清明”。
不是都说,清明到了吗?
但你瞧,清明真的来了吗?
1、 忆·清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则明,明则清。清,清正廉洁也;明,明朗澄澈也。千百年来,“清明”二字不知被赋予了多少期许与赞许,就如同那诗中的牧童一样,为这世间迷惘的行者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清正不浮华,廉洁不贪妄。
介子推以三语“清明”让其中蕴含的“清正廉洁”文化得以贯穿古今,自此为官者受清气熏陶而惠于民,为民者遇清风教诲而利于国。然岁月流转,梨花开了又落,盛衰更迭,清明生了又灭,唯见那古老的风气凝固成永恒,隐没在沧海桑田,湮没在人情世故。远离浮华,我在雪中,看见了此生清明;一旦入世,沸反盈天,我又在哪里?
2、 叹·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当清廉落根于喧嚣的城市,似乎冥冥之中只是图生了一种闲愁在心头。纸醉金迷间闪烁着霓虹灯影,灯红酒绿中充斥着魑魅魍魉,不经意间已然掩去了夜幕下的点点星光,埋没了浪潮下的只只蝼蚁,但我们也应力求不做随波逐流之人,不为趋炎附势之事,矜于细行,坚守本心,方能不累大德。即使身处闹市,仍有一捧雪白,孤守心中月;纵使身披风雨,仍有一座岛屿,独立江中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最初的梦想?是名,是利,是高官,是厚禄?千百年来,试问哪个时代没有黑暗的角落,但清风明月依旧永存人间。只要吾辈心存光明,内敛清廉,任炫目荣华敲打,任泼天富贵洗礼,任圆滑世故历练,生命的脊梁依旧沸腾,革命的火种依旧延续,灿烂的信仰依旧呐喊。
纵使推杯换盏数千年,清正之气依旧浩然;纵使觥筹交错近百年,廉洁之风依旧遍野。然揆古观今,不禁愁上心头,究竟是荣光湮没了过往,还是浮华焚化了梦想,为何当初的满腔滚烫只剩下满纸忏悔,为何当初的满身热血只剩下满地苍凉?清风作伴,常思常忆;崇洁尚廉,常敬常愿。黑暗、光明与我,推杯换盏,共饮这场清明,梨花染了一地雪白。
3、 守·清明
人间最美四月天,挥去春寒尽清明
“只有我们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开始破晓。”人心若是蒙尘,目光所至,时代无他物可见,唯有那永恒的利益,亘古不变地滋养着腐败的土壤,生长出无穷无尽的黑暗。故唯有拂去心灵之尘,重归清明本心,才能成为最初的勇士,撕开层层黑暗,剥落片片污浊。至此,晨曦载曜,万物咸睹。
人在寻路,本心是清明;天在破晓,万物向清明。
那你说,清明到了吗?
谁又知晓呢?只知世人常道:人间最美四月天,挥尽春寒尽清明。半梦半醒间,恍若瞧见了那清明的时节已然到来,但那清明的时代正在奔走人间。梨花随风起,落了一地雪白,也落了一世清明。我蓦地回首,不想,天已大亮,心亦明朗。
作者简介:徐蕊,江苏扬州人,2002年生,现就读于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热爱写作,初涉文坛,曾获“沐浴阳光”江苏省征文大赛二等奖、“奋进新征程,青春勇担当”江苏省大学生征文大赛三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三等奖、第六届全国“中学西渐”杯二等奖等奖项,并在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立项“译介与传播背景下的水韵江苏——‘美丽中轴’的特色文化空间建构”。
文章评价:《梨花风起正清明》是对清明节的独特诠释,更是对廉洁精神的深刻思考。作者徐蕊融合历史典故,结合当代议题,引领读者在清幽的意境中感悟生命要义。清新淡雅的写作风格,彰显出具有高超技巧和感悟力的文学表达。字里行间之间是对人性、情感、理想的探讨,独具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
“琴鹤清音” ——北纬28.9°的风骨
杨丽萍 柴与
东经118°,北纬28.9°,坐标三衢山, 山的西南坡有个溶洞,后人称“赵公岩”。
故事中的主角,您在这里出场,似乎是偶然,细读发现是必然……
序曲
是中国人,就从心里想要一座山,或在眼中,或在胸中。
1028年,北宋天圣年间,年方二十的您开启游学之旅。遇见了三衢山,应给了您“此山即我,我即此山”的莫名心动,不然怎能一驻足就是数年?
2023年,相隔千年的我,瞻仰您的铜像,惊叹不已:您从宋朝雅韵中走来,您在琴声鹤影中吟咏,仙风道骨却被誉为“铁面御史”!于是,踏进历史长河,追寻您的足迹,渐渐读懂您人生乐章的“起承转合”。
起:治世天书清廉志
公心报国,遇虎亦安;私心贪财,平地亦危。——仙训
您置身三衢石林,独自面领山水的圣谕,怦然心动:这就是可以与我辗转互释,互相印证的山水呀!
于是,您择一岩洞而居,以潜心钻研治国之道。遇仙人指点:先以虎挡路,您镇静以告:“虎,本人如填汝腹,报国之志怎酬?”虎遂走;又以金笔诱之,喜甚欲取,天轰地裂,成一大天坑。仙人现身,手一指天地复宁。近而训曰:“遇虎处有治世天书,汝务读而切记此无字书。”
这是您的启蒙之山,“天坑传奇”为日后铸就“铁面御史”的神话,埋下伏笔。
承:四度守蜀扬正气
“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誓言
1034年,26岁的您考中进士,从青龙码头扬帆启航,官至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为官45载历经三朝的北宋元老啊,儒风浩荡在东南阙里,也浩荡在您心中。
最令人惊叹的是,您不畏蜀道艰险,不惧边境动荡,四度守蜀,政绩显赫,并以诗记之:老杜休夸蜀道难,二十年来七往还。
《梦溪笔谈》记载您的风采“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官场中的清流呀!经过湔江时,目睹江水澄碧,您该又有“此水如我,我如此水”的共鸣,对江明志:“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
转:以礼克己促自省
“昼有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不敢为也”。——自勉
既承仙训,您为官后日日行公正,夜夜敢告天。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冯梦龙记载您的情感小插曲“髻上杏花真有幸”。但您以礼克己,没有跌入“红粉的泥潭”,这与“告天”的洗礼分不开,凡“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终于懂得您的“风骨”是如何炼成的!圣贤并非没有杂念,而是能抓住每个动摇的瞬间,控制自己,涤荡心灵。
合:琴鹤风雅永相依
世有公像,如月在水;表而出之,后学仰之。——苏轼
“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越走近您,越觉得可敬可亲:
您学识渊博,尤精历史,爱吟诗作赋;您惜才爱才,向皇帝力荐苏洵……
苏轼亲撰亲书《赵清献公神道碑》,为您镌刻千古美名!
您的忠骨,终又回归三衢大地。
尾声
北纬30°这条神秘的纬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贯穿三衢大地,沿着它前行,会发现许多奇妙的自然、人文景观。
“赵公岩”恰以北纬28.9°的姿势定格于三衢大地,同时定格的还有那万世景仰的琴鹤风雅:一位老人,一匹瘦马,一琴一鹤。
回首三衢山,好一块有风骨的纸镇!我们在纸上续写历史——
琴传南孔,鹤送清风!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杨丽萍为江山市作协会员,曾在全国及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二十多篇;教学随笔、论文获省市级一等奖以上数十篇。
第二作者柴与为河北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大三在读学生,学校电视台和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自幼爱好文学,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征文比赛获奖十余篇。
文章评价:《“琴鹤清音”——北纬28.9°的风骨》一展赵清献公的“风骨”。这位宋代名臣,治世清廉、守蜀扬正气、以礼克己促自省,他和琴鹤风雅永相依。作者杨丽萍、柴与以细腻的文字,刻画出赵清献公超然世俗的气度和内心的清澈明净,尽显对勤廉的向往与赞美。
户口即将冻结
朱华贤
鹅肉已端到桌上,酒也倒满。见他一副落魄模样。我在他对面坐下,怎么一个人?他冷冷地,我不能一人?我忽然想到,哎,猴子,你老家拆迁了是不?他朝我白白眼。你赔了多少?他又白了白。你发了,在小饭店请我,太不够意思了!
八戒,你别提拆迁。再说,就要你请客。
拆迁是公开透明的,有什么不能说。
你可知道,就因为这,我被弄得里外不是人。
你一个堂堂的主任,怎么还像平头百姓?
你没想到吧,我现在断了五亲六眷。他筷子啪地一搁,今晚,就是无处可投,才叫你的。本来想独自喝闷酒。后来想应有个出气筒。
好的。八戒贪吃,肚量也忒大。你出吧。
慢!酒先喝个够。白猴拽过酒瓶,又汩汩地给自己倒满。感觉他真的遇到麻烦事。我一把夺过酒瓶,说,白猴,边喝边说吧,慢慢,好不好?
没想到,我的话一出口,白猴瘪瘪嘴,啪地滚下两行眼泪。抽泣一会后说,我,我妈,走了。
陆老师走了!?我认识他妈,是一位文气典雅的老师。听说她身体一直不大好。我问:什么时候?
6月28日。白猴抽泣着说,早不走,迟不走,偏偏是6月28。
这日子怎么了?我的脑细胞快速运转,可怎么也想不出有什么特殊。
假如我妈再提前半个月,或者再推迟一星期,我、我就不会有这样的灾难!
灾难?你妈去世,本来就是天大的灾难。
可是,除了妈去世这个灾难外。6月28日,又给我牵扯出另一个灾难。
我彻底糊涂了。他举起酒杯,把大半杯酒一饮而尽。然后指指我的酒杯。这次,我也仰起了脖子。
白猴挺了挺腰身说,我们五桥村整体拆迁,户口冻结时间是6月30日24时。
我恍然大悟:你这小子,一套房没了!假如你妈拖到7月1日后,就名正言顺地可以分得一套安置房。可惜!
白猴狠狠地剜了一眼,过了一会说,要说可惜是可惜。五桥村就在钱江南岸,周边房价已经达到四五万了。
我瞥了瞥四周,见并无熟人,俯身说,那你为什么不想想办法?现在的医疗设备……你妈住在哪个医院?
就是因为这个,我得罪了兄弟,还有妻子。我妈住在市肿瘤医院,“六百度”就在那里,还是副院长。如果同他打个招呼,不要说三天,就是十天半月,无非就是提前插上几根管子嘛。“六百度”也是同学,他从小就近视,读高中时发展到六百度。
我说,那你为什么不?
白猴带血丝的瞳孔里射出凶光,你是不是认为我应该向“六百度”说,应该拖过6月30日,是不?
我沉默,无法正面回答。
我的兄弟、我的妻子,气我恨我的,就是这个,明明是可以做得滴水不漏的,我却没做。他们说我对老妈不孝顺,对兄弟不仁爱。所有亲戚,都说我傻、笨,像猪。说我书读呆了,当了点芝麻绿豆官,还以为了不起了!
我问,那你那时,是怎么想的?
我认为,我是对母亲的尊重,最大的尊重!
怎么解释?
白猴把身体往后壁一靠,擦了擦嘴巴说,生就是生,死就是死。如果在生死问题硬做手脚,把生死作为工具,作敲门砖,这是对人、对生命最大的不敬。你也知道,我妈虽然是一个民办教师,但她是党员,有五十多年党龄,她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人格尊严。我妈得的是肺癌,已到晚期,住院期间,多次同我们说,不要用鼻饲的方法,不要插着好多管子勉强活着。
白猴继续说,我妈也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在我当了一点小官后,再三告诫我要讲党性。我想,我对老妈临终处理,她老人家一定不会怨我恨我。
原来是这样!我嚯地站起,把瓶底里还剩下的酒给他倒满,我也倒满,擎起酒杯,来!我敬你!随即一仰脖子。我转身,招招手,老板,买单!
老板说,那大哥早已买了!
作者简介
朱华贤,男,1955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了《青春作伴》《崇尚黑色》《用心呼吸》《推敲时尚》《就这样一次次被感动》等十多部随笔散文集。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发表散文、随笔、杂谈500多篇。现已退休。
文章评价:《户口即将冻结》,清白与正直永不“冻结”。作者朱华贤以白描式的对话,展现了深陷经济困境的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对原则的坚守。朴实动人的笔触,勾勒出生命的辉煌与脆弱,描绘出人性崇高的一面。真挚叙述中,对讲党性、讲规则的传承和对堂堂正正做人的呼唤,流淌其间。
小说一等奖
追悔(节选)
梁长生
天大亮了。
东方天际沉睡着一抹浮云。风,冰冷冰冷。
经过整整一夜的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他觉得不管走那条路,不管怎么说,自己没有了钱,没有了那一叠沉甸甸的票子总叫人坐卧不宁。经过深思,他决定先得早走一步,把那二十万元弄到手,以防不测,以防突变,以防挺不过去时的退路,以备自首时的慷慨退赃……他算是村子里一位最能高瞻远瞩的人呵!
唉,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全村二百三十三户,比来比去,只有二跛子手头有很多很多的钱,有那一大捆一大捆的大票,他只有向二跛子伸出求救之手、张开秃舌之口了。他感到真不是滋味。啥年代他向二跛子伸过一次手,说过一次情?
可是,他如今不求二跛子求谁呢?
太阳终于烧裂了东方天际的浮云,把金光射向冰冷的大地。
他背着手,缓缓地沿着石子路走着。路上,不时有熟人向他依然亲切地、礼貌地打着招呼,他沉沉地以笑脸应付。心里的闷气叫他怎么也不会像往常那样开心地笑了,红光满面地笑迎每一位熟人。他有着不凡的气度。他虽说不是大官,可在这个村子里他毕竟是一村之主。他在现示威风之时,总是背着双手、挺起胸膛的。这会儿,他的双手是背着的,可是胸膛怎么也挺不起来。他的头微微勾着。他心里在暗暗为自己打气,一定要不露马脚,一定要装出和平常一样的气魄。他想着,加快了脚步,在那转弯后没有人时甚至小跑起来。
真的。他每次到这个煤矿上来,都是陪着上面的大小官员,书记、主任、这部长那局长来的。即是没有这些上面来官来人,也至少有村主任、副主任或者文书陪同他来的。那样就足以现示,他是带着“公事”来的。人们不言而喻,对他们远远地就投以敬畏的目光。要是再有二跛子一行出门远迎,嘿!那简直就叫他内心有说不出的自豪和激动。
然而,那是过去。眼前,眼前竟如此这般孤独,这般无光。他急急地,迈着有失领导镇定自若、风度威严的贼步,一口气径直冲进煤矿办公室的房门。
“哦,郭书记,你来了,快坐快坐。”
“嗯,来了来了。”他说着忽地抬起发困的头,睁开疲倦的眼帘,看着坐在办公室旁的煤矿会计耿立,故作笑脸。耿会计站起来,急忙给他递来一支“钟楼”。
他微笑着一边接过“钟楼”,一边环视了一周宽大的矿办公室,没有看见二跛子。
“耿矿长不在?”他依然故作镇静,收住笑脸,俨然像检查工作似的问道。
“是呵,他说是去乡政府有什么事儿办去了。昨天下午去的,估计今天就回来了。”耿立老练地用他多年向领导汇报工作的认真态度向他一字一板地说。
“去乡上了?”
“去乡上了。”
去乡上?二跛子去了乡上?而且又是昨天下午就去的。他会不会去向张书记反映:他对自己去年替全村人集资的那四十万有了怀疑,因为那四十万足够修完街道的,可现在却没有修完就说没有钱了,弄下个遗留工程。再说,那工程的质量村上人都说不合格,像是偷工减料了。间或就直接向张书记说,“我怀疑村支书和其他三个村干部私吞了一部分集资款。间或还有什么不测风云会由二跛子抖出……他似梦非梦,心头蒙上了一层灰色,一层可怕的灰色。
作者简介:梁炜,(真名梁长生)男,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3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爱之劫》,同年出版报告文学集《足迹》。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坎壈人生》。2005年出版散文集《花开花落》。小说集《爱之劫》1995年荣获陕西省首届青年文艺创作奖(易发杯)银杯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文章评价:《追悔》浓缩社会生活的特定形态,精心构建平凡人挣扎向善的命运。作者梁长生以细腻平实的笔调,描绘出个体在道德和利益冲突中的挣扎——一位在过错中追悔的村支书,在心灵的拷问下,最终选择主动投案,用实际行动完成自我救赎,展现着人的道德困境和精神坚守,展示了充沛的现实主义力量。
小说二等奖
南孔衍圣公传承记(节选)
曾涛
天亮时分,从南孔庙外传来了一阵阵鼓乐声和欢呼声。孔端友赶紧带领族人出庙迎接。
一队人马从远处驶来,那就是皇帝赵构和吏部尚书。
孔端友和沈氏立刻带领一众族人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构走到了孔端友等人的面前,说:“众爱卿免礼。”
“谢皇上。”孔端友领头起立恭候。
赵构笑道:“洐圣公,你不要谦虚。你是是儒学的领袖,也是国家的栋梁。你为了传扬儒学,不惜危险率族迁徙南下,不惜劳累建立南孔庙,不惜生命保护孔家三宝。你的功绩和贤德,我们都知道,天下人都知道,也将载入青史。”
吏部尚书说:“洐圣公,你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榜样。你的学问和才能,我们都敬佩,天下士人都敬佩。你对于经典和注疏的阐释和创新,你对于诗文和音乐的创作和演绎,你对于礼仪和制度的规范和改革,都是无与伦比的。”
孔端友感动不已,回禀道:“皇上,尚书大人,您们太过奖了。我只是一介儒生而已。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儒学的热爱和对天下的关怀。”
他说完,就向皇帝赵构和吏部尚书行了一礼,转而禀道:“皇上,臣有一事相求。”
赵构笑道:“说吧。”
“臣想去偏远落后,儒教未及的岭南开疆拓土,建立孔庙,传授儒学。”
“但是那里皆为荒蛮之地,民众彪悍愚昧,尚未开化,历朝历代割职流放的官员,十去九不回呀;肤劝你去不得。” 赵构非常惊讶。
“是正因如此,臣方请奏。以国事为重,舍弃私利,乃身为臣子本分也。” 孔端友伏地不起。
吏部尚书急忙上前一步:“臣附议。”
这时,孔氏族人端朝、端问、端己、端位、端植、端隐、端思、端弼、玢、瓒、棺纷纷跪下奏请:“臣等愿意代替洐圣公去岭南传授儒学。”
孔端友坚决拒绝:“我意已决,尔等休得多言。请皇上速速下旨恩准。”赵构深受感动,再次宣旨:“孔端友,肤准你往岭南荒蛮之地推广儒学的请求。册封你为正五品郴州知州兼礼部侍郎衔,沈氏为二品诰命夫人。你可带着夫人和孩子前去岭南开疆拓土,传播孔学。”
“谢皇上隆恩!” 孔端友和沈氏双双拜倒。
孔氏族人端朝、端问、端己、端位、端植、端隐、端思、端弼、玢、瓒、棺再次跪下奏请:“臣等愿意效仿洐圣公,特请旨准去大宋偏远落后的地方传授儒学,倡导忠义,匡扶正气,激发当地官民卫国驱金,全力中兴。。”
赵构转向众臣说:“诸位看到了吗?这就是孔子的后代!他们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势所惑,只为大义所感!世人为了争权夺利不惜厚颜无耻、骨肉相残,而他们为了国家利益主动舍弃功名利祿,勇挑重担,奔赴艰难!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何等的仁义道德!”
众臣叹服道:“皇上说得极是!孔氏子弟真是令人敬佩!”
赵构大喜,宣旨:“孔传曾知峡州,孔端朝赴任徽州黟县令,端问赴任洪州奉新县丞,端植去湖北任通城令。端思在临安就任府学教授……”
孔传领头伏地谢恩:“谢皇上恩典无边!”
在场众人一起欢呼:“皇上圣明!”
孔端友恭敬地送走皇帝一行,他仰望天空,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和煦的秋风吹拂脸上,令人心旷神怡。他想,孔学有我们后辈子孙前仆后继、孜孜不倦的宣扬、研究、传承,一定会像金风一样,吹遍神州的每一寸土地,也会像这劲风一般,扫遍东西南北,天涯海角!更会与天风一起,四季常在,千秋万代!
作者简介:中国动画学会会员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漫联集团顾问、杭州漫联文链科技有限公司监事
得奖作品:署名编剧的《阿福漫游记》和《龙太子之神奇的七巧板》入选广电总局2011年优秀国产动画片,后者获广电总局2011年度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国产动画片二等奖。《苍颉造字,黄帝铸鼎》动画剧本获第九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金恐龙”原创国际动漫大奖赛优秀剧本奖;策划编剧的短片《汉字岛》荣获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精品佳作奖、荣获201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最具潜力“金猴奖”、获2013年深圳文博会优秀动画项目入围奖、获得2013年亚洲动画创投会入围奖、获2013厦门“金海豚”短片入围奖,获2014公益视频“红棉奖”最佳动漫作品奖,获2017年“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电影(动画片)优秀剧本奖”。《粮娃传奇》荣获2014年亚洲动画创投会优秀作品奖、《粮娃之米香香历险记》获第二届“CG”杯动漫大赛优秀作品奖。三维动画电影《沈葆桢赴台驱日寇》获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动漫创意文化周新光奖优秀作品奖。《中华五千年》《快乐动物园》均荣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
儿童长篇奇幻小说《四眼孩苍颉之一造字英雄》、《四眼孩苍颉之二昆仑历险》获2006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07年4月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据小说而写的剧本06年4月《四眼孩苍颉》入围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大赛动画剧本奖。9月208集《四眼孩苍颉》动画片策划代表中国赴韩国春川国际动画节“亚洲原创动画作品创意”优秀创意展; 11月《苍颉造字》电影剧本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作品大赛优秀创意奖。07年9月《苍颉》入选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优秀创意展,11月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文博会动漫游戏项目推介会发布《苍颉》项目。06年《六个创意》获北京电视台《福娃奥运漫游记》创意三等奖。08年104集动画片《钢琴王子》创意入围“钢琴王子” 中国原创动漫大赛。09年动画片《泥人部落》创意获上海电视节城市创投优秀项目奖。《动物歇后语》入围贵州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功夫汉字》入围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作品大赛优秀创意。参与策划和写作的长篇动画片《中华五千年》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童话动物园》获广电总局2007年优秀国产动画片。
文章评价:《南孔衍圣公传承记》是一曲传统的赞歌。作者曾涛以流畅的叙事、真实的情感、朴实的文笔,塑造出一位满怀家国大义的孔子后裔。他为官清廉传儒,为人子不负家族所托,为人兄长谦卑礼让,为人夫体贴入微。时代变迁,传承不移。直指人心的文字之间,是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儒学大义。
订在纸上的日子(节选)
邱红燕
“已经是第10天了”徐一鸣看了看书桌上的台历。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不停地转,现在被停职后,整个人像抽空了一样空空落落的。这些天为了不让妻子和孩子知道被停职的事情,徐一鸣在办公室呆到很晚才回家。今天实在提不起劲在外面瞎转了,直接回了家。
徐一鸣坐在书桌前,把台灯调暗。比起白天他更喜欢夜晚,那无尽的黑夜就像一床棉被紧紧包裹着,隐入其中才能找到些许安全感。他在日记本里写下几行字:
我将一生订在一张纸上
把自己委身于纸
把纸上的火点燃又熄灭/把黑夜的
星辰一个个叫醒/把尖锐的骨头包起
我订着一张张纸/仿佛在订一床
厚厚的冬被/盖住我的
赤裸与柔软/像一场大雪
出生、结婚、任命、死亡,也许人活着就是为了这一张张纸。现在又凭空多出一张纸让他停了职,把他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按下了暂停键仿佛时间被订住了,不能进也不能退。
“缩短挂网时间,将财政评审和招投标工作一同进行是为了人民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开场白进行后市纪委调查组组长刘维心丢出这个问题。
“如果新的弃土场不早点建好,弃土没地堆放,基建项目必然要停工。我们必须赶在雨季来之前,将新的弃土场投入使用。”徐一鸣第一次来到办案点,四面是墙的谈话室让他感到窒息,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略有些抖动。
刘维心盯着徐一鸣看了一会儿,继续问道:根据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的基建项目,不论金额大小、时间多紧迫,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对于刘维心的这个眼神,徐一鸣没有闪躲,他回答:“这个我知道。”
“但你不仅违规采用了竞争性谈判方式,且在采用过程中压缩等标时间、改变评标方法,给自己留足了操作空间。”
“你们调查了应该知道事实上我并没有进行所谓的操控。”
“举报说你与承建单位天天在一起,是不是事实?”
“是的,为了赶工期,没有特殊情况我是都呆在工地上。”徐一鸣低下头说。
“说没有问题,你自己信吗?”刘维心提高了声调。
这句问话深深刺痛了徐一鸣,他的牛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如果你不信,可以调查。项目招标过程中我确实打了擦边球,要追什么责我都承担,但是如果要把权钱交易的脏水泼我身上,那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刘维心微微往后一靠,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一个月后……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经查,徐一鸣在这次在弃土场项目建设中虽有程序性瑕疵,但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在梅雨季节前完成施工,没有为个人谋私等问题。建议对相关问题依规依纪予以了结,给予徐一鸣容错纠错免予处分,恢复职务。”市纪委调查组长刘维心汇报案子调查结果。
听完汇报后,市委书记吴健接着说“现在,山州市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像徐一鸣同志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的干部。在闯创干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我们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让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消除顾虑、勇往直前”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作者简介:邱红燕,湖南省衡阳市纪委监委组织部,2005年开始诗歌、小说、剧本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天津诗刊,多部剧本改编成微电影并多次在湖南省大赛中获奖。
文章评价:《订在纸上的日子》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故事。作者邱红燕文风沉静,叙事有力。作品围绕纪委监委实施容错免责、为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故事,进一步彰显了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正面导向。引人入胜的讲述中,有长久的回味与思考。
发 票(节选)
朱华贤
爸,给你带来两瓶酒,文楠把酒搁到餐桌上,她知道做爸的爱这一口。在里面十年,生生地被戒了。现在,自由了。无论如何得满足他。文楠说,爸,等下大威也过来,他说你出来一星期了,还没陪过你喝过,今天有空,陪你喝一杯。
父亲望着酒,低沉地问:哪里来的?买的呀!有发票?
文楠一惊,爸,私人买东西谁开发票?
那我不喝!我喝自己的,他指指桌上的土酒。女儿觉得委屈,后来似乎醒悟:爸!我是你唯一的女儿,难道我会害你?
你当然不会害我。可,你、你……
我、我、我怎么……
你会害自己。
我怎么会害自己?我是——是超市里买的呀!
你怎么证明?是你自己出钱买的?没有凭据,我什么都不要!你们呀,还没从我身上吸取教训。
文楠记起来了:刚获得自由时,她给父亲里里外外买了新衣新裤,试穿时,父亲说,这衣裤,我穿上就算了。如果以后你们想表示一下,逢年过节送点什么,有正式凭证或发票,我要;如果没,就不要。父亲这几句,文楠听是听到的,但她没搁心里,后来猜想,可能是为了防止假冒伪劣。
爸,这酒应该是真的。
没有发票,真的假的都不要。语气石硬。
她知道父亲脾气倔,怎么办?文楠突然想到,哦,支付宝里有付款记录。随即,她划开了手机,唰唰唰地滑动起屏幕,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哦,手机换过了!她只好再解释,爸,前年春节,大威本来打算招待同学的,结果,同学都开着车来,现在酒驾查得紧。这酒就剩下了。
父亲摇摇头,你,拿回去!
文楠进退两难。在父亲面前,她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尴尬。小的时候,父亲是多么宠爱她。一次,爸爸洗脸时,把眼镜放在一边,文楠偷偷地拿着,一边跑一边试戴。爸爸在卫生间喊,拿来!拿来!文楠却越跑越远,结果,脚下一绊,狗啃泥,镜片跌得粉碎不说,额角和鼻子磕出了血。爸见后,没有批评,反而安慰她。
这两瓶五粮液,真的拎回去?不行。父亲已经是失群又失势的孤独老人,做女儿的不孝敬,谁来孝敬?就一声不响地留下?父亲肯定不会动一动。父亲的性格,她还不清楚?她想抱怨几句,可她不能,也不敢。她曾经十分崇拜父亲,父亲从小的威严一直根植在脑海中。她忽然醒悟:父亲是为了自己的平安,为了家庭的平安。文楠呆呆地站着,站着,望着生她养她的父亲,她有点心酸。他曾经是个一米七八、身材魁梧、腰板笔挺的汉子,可现在,佝偻了,瘦削了,头发稀疏了,好像整整缩小了一号。她的胸头又剧烈地起伏起来。怎么办?终于,眼前划过一道光亮,她对儿子说,钟昊,你陪外公说说话,妈妈出去一下。
钟昊把椅子向外公移近一步,轻轻地叫着,外公,这水果,是我用自己勤工俭学的钱买的,给你。你要看凭证,有。钟昊掏出手机说,外公,我用微信支付的,你看,早上10:36分,108元,在开开水果店。哦,你戴上眼镜看下。
外公尴尬了:怎么能这样对待小两辈的骨肉?他垂下头,喃喃地说,昊昊,外公对、对、对不起你!
半个小时后,文楠回来了。爸,这、这两瓶是刚买来的。你放心喝!喏——发票。
父亲两手艰难地撑着桌沿,缓缓地站起,他心潮起伏,可又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知道女儿只是个普通教师,是没有条件受贿的,可女婿大威在镇里是个官。还有外孙钟昊,他的人生刚刚起步。她和他都或多或少留存着自己的基因——人性的贪婪。决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复制粘贴到下一代,再下一代。他一手接过了女儿新买的,一手提起原先的那两瓶,说,把它带回去,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喝它。
作者简介:朱华贤,男,1955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了《青春作伴》《崇尚黑色》《用心呼吸》《推敲时尚》《就这样一次次被感动》等十多部随笔散文集。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发表散文、随笔、杂谈500多篇。现已退休。
文章评价:《发票》把人生的悲欢离合呈于纸上。作者朱华贤以一位古稀老人一生的命运沉浮,缩影出时代赋予人的情感变化。主人公命运的沉浮警示人们:理想信念一旦扭曲,便难逃法网恢恢。发票,一方小小的纸片,也隐喻着老邹对自身贪腐行为的无限悔恨。小说情节设置精妙,不少细节令人震颤,文字温婉但能击穿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