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月11日至1月12日,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杭州胜利召开。大会闭幕后,新一届主席团成员积极响应大会号召,聚焦新时代浙江文学攀峰的使命职责,引领文学浙军开启新的征程。根据省作协党组部署,从1月21日开始,浙江作家微信公众号、浙江作家网、潮新闻等平台将推出省作协第十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的深度专访,提供浙江文学未来发展“新”视点,勾勒浙江文学发展新图景。本期(第二期)推出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的专访。
长篇小说出精品是我们接下去的目标
“我们感觉这几年浙江作家队伍渐渐壮大,也有信心在未来几年能够出现更多长篇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精品。”1月12日,为期两天的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杭州闭幕,著名作家艾伟连任浙江省作协主席。会后,艾伟接受了记者采访。
浙江文学的文脉绵长,现代文学史上,浙江文学公认是“半壁江山”。不仅如此,现代文学多种文体的确立,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到诗歌,都有浙江作家参与确立。在现代文学中,浙江作家不但人数多,还是奠基者,这是属于前辈的辉煌。
在艾伟看来,当下浙江作家队伍中,老作家宝刀不老,中年作家已成为文坛的主力,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一代的作家,从70后、80后、90后,到00后,他们在《人民文学》《收获》和《十月》等重要刊物发表作品,作品质量之高备受文坛关注。总体来说,浙江的文学氛围好、创作人数众多、后继有人,在全国文坛广受关注和好评。
艾伟近年来对年轻作家特别关注,希望新人能快速成长。“现在浙江的青年作家,在全国是一个现象级的群体。这样的阵容,我觉得不容易。”我前段时间读了80后青年作家薛超伟的短篇《化鹤》,写得非常好,极具才华。
如何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以小说写作为例,艾伟表示,浙江作家在中短篇小说领域非常亮眼,长篇小说也有佳作,但数量相对少。
这次大会上,省委易炼红书记等各级领导,对浙江长篇小说的创作都充满期待。长篇小说是现代文学以来最受关注的文体,也是能最大程度把作家的整个生命显现出来的一种文体,也最受读者欢迎。“对作协来说,今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一批成熟作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长篇小说创作中来,使我们浙江的长篇小说也能够像中短篇小说那样层出不穷、佳作连连,多出精品力作。”
近来,关于“文学新浙派”的讨论很多。在艾伟看来,“新浙派”的“新”是相对于浙江文学的光辉传统而言的。当下,浙江有这么一批好的作家和作品存在,虽然风格各异,需要一个词去概括它,命名它。但艾伟认为“文学新浙派”应该不是一个流派,而是一次集结,也是对评论界、学界的一次深情召唤,希望评论家们参与到这个群体的研究中来。
“除了写出中国精神的作品以外,浙江文学还有一个世界性的背景。我们是沿海,现代以来得风气之先,现代作家们都曾留洋在外,都有世界性目光。我们当代浙江作家也应该具有世界性目光,拥抱世界。”艾伟表示,正如省委易炼红书记所说,作家是人类心灵之弦的点拨师。“新浙派”面向全人类的写作,将是一个多元的、共生的、不拘泥于地方性的面貌,在这个意义上,“新浙派”也是开放的、包容的、博大的。
艾伟本人的小说,长期以来以“永城”(原型为宁波)为背景,最新长篇小说《镜中》则开始写杭州。在杭州生活多年,生命体验渐渐成为他笔下的故事。他表示,下一部作品也将以杭州为背景,写杭州之美,同时观照世界、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会议结束后,艾伟写下一段感悟:中华文化的特征是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总是能吸纳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面对新时代,作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更为强大的创新创造活力,更为深刻地理解自己文化传统的精髓,努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同时我们要拥抱世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思考时代命题和使命,“向上提升,向下扎根”,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书写出具有中国气派和特点,同时又具有世界性品质的能拔动人类心弦的文学作品,在创造中国式现代文明中贡献文学力量。
受访者简介:
艾伟,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浙江省作协主席,杭州市文联主席,杭州市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镜中》《风和日丽》《爱人同志》《越野赛跑》《盛夏》《南方》,小说集《乡村电影》《水上的声音》《整个宇宙在和我说话》等多种,另有《艾伟作品集》五卷。多部作品译成英、意、德、日、俄等文字出版。最新出版及发表作品《敦煌》《过往》等。曾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