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

叶彤:文学出圈,勇攀高峰见新行动

发布日期:2024-01-22 10: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作家》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2024年1月11日至1月12日,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杭州胜利召开。大会闭幕后,新一届主席团成员积极响应大会号召,聚焦新时代浙江文学攀峰的使命职责,引领文学浙军开启新的征程。根据省作协党组部署,从1月21日开始,浙江作家微信公众号、浙江作家网、潮新闻等平台将推出省作协第十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的深度专访,提供浙江文学未来发展“新”视点,勾勒浙江文学发展新图景。首期推出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的专访。


文学出圈,勇攀高峰见新行动

叶彤


浙江文学,正向“新”而行。

2024年1月11日至12日,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近400名浙江文学界代表齐聚杭州,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浙江作家的风貌,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给出的是:“心齐气正”。浙江文学当如何出精品、攀高峰,不负时代?叶彤说,这次大会,让他感受到了作家们朝着这个目标,“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群体精神状态。

叶彤的话语之间,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是“怎么样”,面向浙江文学的进阶之路,他不断发问,并进行着多方位的思考。


开启攀峰之问

如何看待浙江文学的过去、当下,以及未来?叶彤给出了三个关键词:赓续、守正、创新。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浙江曾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是大半壁江山。叶彤说,这是广为人知的事实。

叶彤说,站在这样的文脉之上,浙江省作协接下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在赓续浙江深厚文脉的基础上,怎么样进一步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与创作价值观;怎么样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引领力,让作品有穿透时代、引领时代的力量与锐度。

所谓创新,也包含着方方面面。它包括创新浙江文学的各种形态,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把作品往高峰方向拉伸,往精品方向提升,往扛鼎之作的目标上靠近。叶彤认为,从浙江省作协的层面而言,要发挥好作为党联系广大作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创作导向、题材方面,与作家共同商量、打磨,通过改稿会、研讨会等各种形式,打磨文学精品。同时,浙江省作协将努力为作家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为作家创作营造良好环境。

除此之外,叶彤说,浙江省作协还想联合媒体,实现浙江作家以及浙江文学精品的对外打造工程。“通过对重点作家,重点作品的关注,把浙江作家在全国的文学地位‘提’上来,把他们作品的影响力‘打’出去。”叶彤称之为“破圈”之举,“这是我们接下来要为作家做的一件事情。”

对广大作家而言,叶彤希望大家以这次大会为引领,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好省委易炼红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求,以及大会工作报告提出的“五大工程”,把自我和作品融入到“五大工程”当中,融入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局工作中,努力创作出引领时代的扛鼎大作。

新动作集聚而至

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涉及到很多“新”。“新”是新现象,也是新动作。

叶彤说,2023年底,浙江省作协已经开启“文学新浙派”的建设,集聚浙江作家力量,共同为攀登文学高峰努力,在新的一年,就“文学新浙派”,将有一些具体的细化动作。

位于之江文化中心的浙江文学馆,已是文学新地标。在叶彤看来,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它的内容,“怎么样把浙江文学馆建成真正的作家之家和文学之家,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深入思考、探索,也要破题的一个重点方向。”目前,已经明晰的是,2024年,浙江文学馆将和媒体合作,推出“文学四季在浙里”品牌活动,并通过活动,把全省各个文学场馆、各个作协的特色项目,都牵引起来,让各地的“小马车”跟着浙江文学馆、浙江省作协的“大马车”一起跑起来,让全省的文学氛围都浓厚起来。

浙江文学馆还蕴含着浙江文学走出去的新力量。据叶彤介绍,目前已经落地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和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包括下一步将着力打造的英语国家文学交流中心——这三个中心的建设,将会成为强力推动浙江作家、浙江文学馆,乃至整个浙江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说到文学走出去,就不能不提及浙江网络文学的“出海”。

浙江的网络作家和网络文学作品,无论其发展、数量、质量,都在全国遥遥领先。蒋胜男、烽火戏诸侯、天蚕土豆、南派三叔等网络作家的作品,通过不同的平台输出到海外,拥有了一批海外粉丝。叶彤认为,借助已然形成的优势和基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浙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去,继续扩大海外影响力,是浙江省作协随后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还要形成组织化、集约化的态势。”叶彤说,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作协已经和有较大影响的平台、省内外重点高校进行合作,共同策划交流项目,其中,网络文学是一个主打方向,“通过这些合作,再加上我们正在策划的英语国家文学交流中心,这几个组合拳,可以让浙江网络文学更稳健地走出去,传递浙江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文学奖可做大文章

2023年11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浙江桐乡乌镇颁发,浙江高水平承接这一活动,成功实现了文学出圈。

2024年,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也将开启。以郁达夫小说奖为例,如何办出影响办出效果?叶彤说,浙江省作协已经有所谋划。

“郁达夫小说奖,是我们浙江文学界的一个大奖,也是有全国影响力的一个大奖。我希望它的评奖过程和颁奖过程,能够像茅盾文学奖一样成功实现破圈、出圈。希望能够把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的精品力作评出来,而且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整个文学圈的认可。”

叶彤说,文学奖项“要做强自身”,要在获奖作品、作者的筛选方面下功夫:“在以往的基础上,圈定一批真正在全国有价值、有分量的作者和作品,让评选出的作品,引发广大文学爱好者共鸣。”

基于对作品的看重,叶彤认为,“要把作品和作者本人当作一个‘流量明星’来对待,来做有针对性的解读传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叶彤说,他希望这种不遗余力的推介,贯穿于评奖、颁奖的全过程。

文学奖需要“破圈”,叶彤说,这也是第十一届茅盾文学系列活动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且,在他看来,一个文学奖不能局限于文学本身,就郁达夫小说奖而言,郁达夫本人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贡献,他和他的家族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值得进一步发掘:“一方面这是对文学的宣传,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其家乡富阳的宣传。”

受访者简介:

叶彤.jpg

叶彤,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