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期刊 >> 内刊联盟

半数乡镇有文学刊物,慈溪这样推动“精神共富”

发布日期:2023-03-20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甬派客户端

  记者 汤丹文

  第五届“池幼章·杜湖文学奖”完成了各奖项总评;

  文学期刊《杜湖》迎来了第59期的出版;

  “文学为乡村振兴赋能”系列活动正逐步开展……

  一系列文学创作气息深厚的事件,都发生在一个乡镇——慈溪市观海卫镇。

  但这,只是三北大地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慈溪,基层文联文学刊物遍地开花,文艺“村长”乡村大地播种文化,文化创优工程成果丰硕……以文艺助力乡村共富的城市繁荣发展的崭新图正呼之欲出。

  慈溪的文脉源远流长。历史上,这里曾涌现了虞世南、高翥、岑安卿、陈之佛、应云卫等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家,与此同时还是跨越汉、唐、宋的越窑青瓷制造中心。

  5年来,慈溪市在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上,创新举措,实现了乡镇基层文联的全覆盖,特别是基层的文学刊物各领风骚,有效地推动了基层的文学创作。

  在慈溪,目前有9个镇(街道)创办了文学刊物,占总乡镇数的一半。《上林湖》《逍路头》《海地》《梨风》《彰和》《七星桥》《十里长街》《杜湖》等文学期刊,年发行量近2万册左右。一个县级市的乡镇文学期刊如此之多,这在宁波绝无仅有,在国内也数一数二。

  观海卫的《杜湖》于1957年创办,已出版58期。该刊以“弘扬地域文化,力推新人佳作”为办刊宗旨,每期推出新人佳作,并刊发国内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观海卫镇还与浙江文学院一起设立“池幼章·杜湖文学奖”,成为宁波文学创作奖项中的靓丽风景。

  在观海卫镇,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文学创作人才梯队已然形成:该镇拥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10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25人,慈溪市作家协会会员46人,涌现多位九零后、00后的文学创作骨干。

  为破解“文化下乡”无法“扎根在乡”的问题,壮大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助力农民精神共富,慈溪市还探索建立文艺“村长”制度。慈溪市文联选拔专业水平过硬,热爱文艺事业,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文艺专才,下派到村(社区)担任文艺“村长”。

  坎墩街道沈五村的村民喜欢姚北滩簧。长期研究地方文化的沈建余,20多年来创作了百余个姚北滩簧剧目。经过双向选择,沈建余来到该村成为文艺“村长”。在他的指导和策划下,村民们聚在一起每周学唱滩簧,自编自演,不亦乐乎。

  沈五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有空闲就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现在打牌的少了,唱戏演戏的多了,大家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近一年半时间,慈溪42名文艺“村长”开展培训次数千余次,下村时长达到3000余小时,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文艺“村长”组建特色文艺团队105支,团队成员1500余人;培养农村文艺骨干近百人,52个文艺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

  慈溪文艺“村长”项目实施以来,极大提升了乡风的文明程度,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高票入选2021年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三为”实践活动最佳实践案例,被光明日报、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国内媒体广泛报道。

  同时,慈溪市以精品创优工程作为引领,力争在文艺“高原”和“高峰”的打造上,有所突破。

  在慈溪,每年一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月季花奖,坚持了22年,已成为文艺工作者参与的一大盛事。月季花奖共评出获奖文艺作品5000多件,政府奖评选出100余件,有效地激励了当地文艺人才出作品、出成果。

  5年来——

  慈溪市的精品文艺创作有1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重要奖项或入选省级以上重要展览;

  2018年10月,莲花落《催生鸡》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这是慈溪曲艺第一次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

  动画片《小鸡彩虹》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10多部作品获得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与大江书》等图书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优秀作品奖”;

  10多人入选“新荷计划”人才库,10余入选宁波市文艺家工作室

  ……

  目前,慈溪市有国家级各类文艺家协会会员143人,省级会员464人,宁波市级会员922人,数量位居宁波各区县(市)前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