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
首张中国文学地图发布:解锁数据共融新玩法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开馆仪式及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发布仪式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第五次会议、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杭州召开
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
启动仪式
良渚论坛:中外南方文学创作与中西文学交流与互鉴
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
首张中国文学地图发布:解锁数据共融新玩法

宝树:当科幻正在成为现实

说起这个作品的灵感,我是一个喜欢吃的人,但有很多珍贵的美食根本吃不起或者吃不到,从科幻的思维出发,就想到是不是能够通过接收他人脑电波的方式,去享受别人的美食体验。如果单单这样,充其量只是一篇爽文。但实际上这个想法一跳出来,就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因为哪怕虚构的技术,放在一个接近真实的世界里,也必然会有一系列超出预想的后果,逐渐展开一个奇妙诡谲的世界观,这些想法让我也非常兴奋,最后,我写出来的故事和一开始的设想完全不同,成为了对现代世界中欲望和技术关系的一种反思和...

宝树:当科幻正在成为现实

畀愚:写作的挑战在于说服自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作家畀愚似乎是矛盾的,他写了《叛逆者》《云头艳》等一大批悬疑小说,但他自己并不看悬疑小说,用他的话说,“不想受那种写作模式的影响”。他的悬疑小说不刻意营造疑云和谜团,也不按照固定套路出牌,而是在多种不确定性中深度挖掘人性的复杂。

“悬疑是生活常态,而人心才是终极迷宫。”畀愚在接受采访时说。比如《云头艳》,并不是一部常规意义上的悬疑小说,它更多是对人性的一种剖析。
畀愚说,悬疑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手段,或者表现方式,它并不局限于哪一类型的创作中。除了悬疑小说...

畀愚:写作的挑战在于说服自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钟求是:当我用AI试手写小说

我在故乡小镇出生,又生活了十六年半。对我来说,那里有两样东西很重要,一是县图书馆,二是小镇街巷。我大约十岁起,就成了图书馆的冲动借书者,每隔一两天或者两三天就会跑去换书。那会儿的藏书不是太多,所以我花几年时间看完了所有能借到的小说。同时街上的事对我也很有吸引力,因为在一个少年眼里,镇子的街头巷尾就是一个江湖。江湖上总是活动着许多人物、发生着许多险事,这让我的日子塞满了新奇和变化。事实上,正是少年的小说阅读和江湖记忆形成了我的文学梦,这个梦推动着我去做一个作家该...

钟求是:当我用AI试手写小说

汤汤:心灵的成长无法被AI替代

好的文学会照亮所有人生阶段,每个灵魂都需要被迷人的故事滋养,儿童文学的确可以跨越年龄层,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耄耋老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相同的故事里能读出各自新鲜的、丰富的滋味。
创作时,我多多少少会考虑到孩子认知世界和阅读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局限,从而在叙述策略上有意识地接近他们。但不会刻意兼顾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阅读体验,因为这不在作家的掌控范围之内。我在乎的是,把故事先写到吸引自己,吸引自己,才能兴致勃勃一路往下写;能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读者。

汤汤:心灵的成长无法被AI替代

艾伟:写作经年,最大的变化来自读者

新出的四部小说集收录了我自写作以来的所有中短篇小说,不包括《整个宇宙在和我说话》这本小书里的作品,也不包括《妇女简史》《过往》《演员会》等近期作品,因此这四本书可以理解为对我早期作品的结集。我想这四本书记录了我曾经的写作历程。早年写作是畅快的,那时候年轻,一个念头,一个词语,一段音乐,一部电影或一幅画,都可能让我生发灵感,带来写作冲动,那时的写作似乎是“容易”的,如今想起来,都感到神奇。这四本书很难说我更喜欢哪一部,因为它们风格上有所不同,一定要选的话,选《父...

艾伟:写作经年,最大的变化来自读者

人生苦短,还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曾经试图写过一个非常不接地气的世界观,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个世界观很瑰丽,有它的独特的魅力。但那个故事最后没有成文,原因在于我写了前三章之后找人试阅,他们却说对这个主角没有共情。因为这个世界观、包括主角的设定等等,都和我们身边的真实世界相去甚远,以至于我们看到主角在那个世界所进行的冒险,会觉得那是一个外星人的故事,跟我们自身没有关系。所以我在后面的创作中会比较注重这一点,就算是在一个架空的幻想的世界中,我也尽量将角色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与我们身边的人有相通之处...

人生苦短,还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赵霞推出儿歌集《北斗在天》:用声韵和欢乐,抵抗生活的重量

她长期深研儿童文学,切身感受到儿歌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因此沉浸于儿歌迷人的韵律和滋味,试图创作一些糅合传统与当代美学、富有时代气息的儿歌作品,“我想通过儿歌传递生活的趣味,同时探索儿歌的容纳如何继续向宽,向广,如果可能的话,也继续向深,呈现更丰美的‘游戏’,更丰富的‘好玩’。”近日,赵霞以笔谈形式接受潮新闻专访,她说,希望进一步找到儿歌新与旧的结合点,更好地关注、表达当代的观念和情感,一起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今天焕发新生,迸发出更强的活力。

赵霞推出儿歌集《北斗在天》:用声韵和欢乐,抵抗生活的重量

让我们用自来水写毛笔字

我本人最近也在经历类似的转变,其结果是很难再回到万字以内短篇小说的赛道,偶尔回看自己起跑时的作品,也会有遗憾之感,仿佛在植物园观赏了一些花蕾,它们挺好的,但可以更美。我很清楚这种审美转变的逻辑,偶尔与“巨鹿路”的朋友说起,有人笑笑答道 :“这不蛮好,同样发一篇小说,稿费多拿不少。”有趣的是,最近读到宗仁发老师的一篇文章,他说 :“这几年参加《收获》文学排行榜的评审和一些期刊的评奖,集中阅读了刊物上发表的数篇短篇小说,包括平时在我主编的《作家》来稿中也是明显感觉...

让我们用自来水写毛笔字

在时空的飞毯上和各种人生促膝相谈

2009 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当时我在《温州晚报》,领衔策划一个反映城乡百姓 60 年巨变的系列报道,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 60 华诞。我到温州山乡海滨去采访,接触到很多民间的能工巧匠以及巧夺天工的地方匠品。这些大部分是地方“非遗”文化,我想我要记录下来,把这些濒临失传的民间“非遗”宣传出去,可是仅凭地方的一张报纸,能有几个人看得见,又有多少传播力?

几年之后,我转岗到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网络舆情信息中心,开始接触到网络文学。因为之前有...

在时空的飞毯上和各种人生促膝相谈

十分之一的王侃

我刚认识王侃的时候,他专注于女性文学批评。提起女性文学,一般都会加上“主义”两个字。王侃首先关心的是女性作家,并试图探究女性写作在整个文学版图中的独特面貌。“主义”是所谓的思想资源,王侃开始涉足此领域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擅长书写尖锐的女性生命感觉和困境的女作家,如林白、陈染等,旧有的研究方法显然不适合她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去阐释她们。

十分之一的王侃

传统寓言的叙事突破与当下价值

我从事寓言创作40年了,之前也是写一些比较常规的、比如说千百字的寓言。这种寓言写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寓言应该有突破,艺术上应该有新的追求。当初也是受一位外国作家的微型寓言启发,我觉得这个挺好,又短又有味道,我就写成了“一句话寓言”。这位外国作家的寓言写作基本以动物为主,我最早的时候也是以动物为主人公进行创作,后来渐渐有一点不满足了,就把题材拓展到植物、器物、自然景观。

传统寓言的叙事突破与当下价值

享受创作,倾注真心

访谈卧牛真人(以下简称为卧牛)是一件愉快且很值得回味的事情,采访前夕,疫情仍旧处于防控的阶段,正值卧牛真人执笔《地球人实在太凶猛了》期间,借以采访,所有的言语交谈都交织起对写作的挖掘与思考。

访谈采用线上进行模式。采访开始前,我们依然怀着些许的忐忑。作为正活跃的忙碌的一线网络作家,我们很担心他是否有足够的时间。但让人敬佩的是,从访谈的一开始,他便专注地娓娓道来。很多的问题都保留着思考性的停顿,缜密的思维逻辑和友善的态度令人如沐春风。

尤其话题偶尔触...

享受创作,倾注真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确实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网络文学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累计输出作品达16000 余部,海外活跃用户总数近 2 亿人,其中“Z 世代”占 80%,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为推动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开展了“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首期遴选出四部作品,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接受习惯,分别进行改编、缩写。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就是入选该项目的四部作品之一。它的“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确实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唯有当作品自身成为经典

 燕垒生 :我的儿时,由于父亲在部队,难 得回家,当时母亲又生了妹妹,没精力带我,因 此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桐乡外婆家,一直 到七岁 。一个小孩与两位老人住在一起,当时 也正是文革后期,小镇上的电影院需要有一艘 电影船运送胶片来才能放映,那时能看到多半 是阿尔巴尼亚电影或朝鲜电影,尽管我并不能 看懂,但是能看到银幕讲述一个故事,就是很 快乐的事了 。而没有电影船来的日子,就只有 坐在外婆身边,听她给我讲故事 。这些故事据 外婆说,也是她小的时候听大人讲的,都...

唯有当作品自身成为经典

打造东方风格的漫威世界

天蚕土豆,本名李虎,1989 年出生于四川,2009 年凭借长篇玄幻小说《斗破苍穹》的巨大影响力,一跃成为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此后,又陆续发表《武动乾坤》《大主宰》《元尊》《万相之王》等超人气网络小说。无论是 IP 改编浪潮还是网文出海浪潮,天蚕土豆始终走在浪尖,成为逐浪者乃至造浪者。可以说,天蚕土豆就是爆款网文的保障与金字招牌,这也
奠定了其在网文江湖中的至高地位。2011 年,天蚕土豆在烽火戏诸侯的邀请下来到杭州,随后就定居于此 ;2014 年成为浙江省...

打造东方风格的漫威世界

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

赵 俊 :我知道您一直不喜欢作访谈,但幸好今天这个是文学访谈。同时,因为许鞍华导演也正在这里拍有关您的纪录片,大家在说话时能够更加深入一点。在镜头前展示真实的自己,我想也是纪录片的一大初衷。
黄灿然 :其实,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访谈。可能我以前有一些观点跟现在不一样了,或者有些人会把这些话拼凑起来。我最害怕原来的一些观点又被重新拿出来说。如果现在出现的还是十五年前说的话,那就很糟糕。比如十五年前我说了我喜欢的作家名字,我现在又说了同样的话,对我来讲可能算是一个...

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

现代人的精神境遇是我关注的焦点

方 涛 :有人曾说,“新闻停止的地方,文学开始了”。《飞机光临乌鸦窝》一篇中,有一段剧情 :父子两人为了逃票,翻入动物园虎山,父亲为掩护儿子,葬身虎口。这与2016 年轰动一时的“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案”颇有相似之处,现实中母亲为掩护女儿,不幸罹难。这篇小说是从新闻中衍生出来的吗?如果是,触动您的是哪一点?
雷 默 :这样的动物伤人事件很多地方都有,我确实看到过不止一则这样的新闻。对社会公共事件我其实是抱有警惕的,因为新闻出现过,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

现代人的精神境遇是我关注的焦点

通过作品发出“惊雷”

蒋胜男,是温州走出来的“大神级”网络作家,也是最早进行网文写作的先行者之一,在网络文学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中一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她的长篇历史网文创作成就最为耀目,代表作包括《芈月传》《燕云台》《天圣令》《凤霸九天》《铁血胭脂》《紫宸》等,其中《芈月传》《燕云台》等多部均被改编成影视剧。在此类长篇历史网络小说创作中,蒋胜男自觉聚焦在那些被男性历史(history)淹没的杰出女性身上,写出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自强独立女性群像,让“herstory”浮出历史地表。此外...

通过作品发出“惊雷”

从“童话的灵魂”,到“创作的美德”

写童话的人啊,请牢记你的“初心”

从“童话的灵魂”,到“创作的美德”

苏沧桑:纸上江南

苏沧桑是原名,却像个天然的笔名,似乎天生就要以写作为生。而为她起名字的父母,父亲是中学数学教师,会小提琴钢琴胡琴还会国画,母亲则最爱读《红楼梦》。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苏沧桑从小就痴迷上了中国的文字之美。苏沧桑三十岁那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银杏叶的歌唱》,莫言先生为她写的后序中,第一句话就是“一个温馨如玉的江南女子,有着这样一个遒劲苍老的名字,便产生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反差。”正是这个江南女子,她更喜欢大漠的苍茫、草原的辽阔、大海的无际。她去草原养蜂,去戏班演戏,...

苏沧桑:纸上江南

邵丽:人间温度

文/陈仓 李清川  邵丽老家在河南周口,周口原来叫陈州,《陈州放粮》的陈州,那里历史名人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邵丽生于斯长于斯,耳濡目染,不但性格受其影响,文学创作亦受到了极大熏染。邵丽上高中的时候,就在杂志上发表过小说,后来因为恋爱、婚姻、家庭等原因,创作中断了十数年,但是文学梦一直在,离开反而为她聚集了巨大的能量。

邵丽:人间温度

梁晓声:用《父父子子》展现 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

文/高佳馨梁晓声写完长篇小说《人世间》之后,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给梁晓声寄了一部厚重的《哈尔滨市编年表》,书中记载了一些当年哈尔滨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和牺牲的故事。梁晓声深深地为这段历史传奇所打动,遂拿起笔来写下了《父父子子》。在写完长篇小说《父父子子》后,梁晓声发出感叹:“名下有此书,身为中国作家,又去一憾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个时代的人都要经历特定的悲喜、苦难与考验。

梁晓声:用《父父子子》展现 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

余华:我动过真感情的,是小美

文/余华 毛尖2023年3月26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了“现实与传奇:王安忆余华对谈”活动。下午,余华作品研讨会在学校办公楼小礼堂召开,会议最后,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的毛尖教授代表在线的百万网友采访了余华。

余华:我动过真感情的,是小美

钟求是:用一生的努力追问命运

文/钟求是 罗建森记 者:钟老师好!请问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产生了创作短篇小说《地上的天空》的想法?钟求是:这篇小说并没有什么稀奇的诞生记。我平时有个习惯,喜欢在文字阅读、与朋友聊天、听音乐等过程中,把有意思的事记下来,用几个字或一句话记在笔记本上。这篇小说的核,就来自于笔记本上七八年前的一句记录。在经过许多日子后,这个有意思的事儿与我的某种创作思考相遇,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此小说的缘起。

钟求是:用一生的努力追问命运

麦家:你可以想象一个严肃的人在家中

文/小饭麦家是得到文学界和市场双重认可的作家,既有茅盾文学奖的载誉,也有300万销量的畅销书傍身。这样的作家,从世俗层面来看,成功二字。可是在任何地方我们几乎看不到麦家先生流露出这种“胜利者”的姿态。用麦家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我一直很小心地生活,心怀善意和恐惧,这既是我的本性,也是我的理性。

麦家:你可以想象一个严肃的人在家中

艾伟:作家给作品一次生命,读者给它第二次生命

文/吴波最近,艾伟凭借中篇小说《过往》获颁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他的最新长篇小说《镜中》在上市后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艾伟现任浙江作家协会主席,为中国60后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风和日丽》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该剧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等台联播时,一度达全国卫视黄金时段收视第一。

艾伟:作家给作品一次生命,读者给它第二次生命

余华:文学、时代和我的写作

文/余华 张英认识余华几十年了。我们是君子之交,余华一发表新作,我就会认真阅读,然后见面,再聊聊。到北京后,我在南海出版公司就职。某个下午,我和袁杰伟、杨雯代表出版方和余华在北京方庄购物中心吃了顿饭。这顿饭,主要是袁杰伟想约余华正在写的新长篇。余华写作进度非常慢,没给我们明确答复。为获得新作的出版权,1998年,南海出版公司再版了《活着》。没想到,南海版《活着》成了畅销书。

余华:文学、时代和我的写作

池上:我更在意和享受写作时的全身心投入

文/李英俊编者按:“浙里新文学——浙江新荷作家群巡礼”是浙江文学院推介文学新人的重要举措。中国作家网特邀入选该推介计划的9位青年作家进行独家专访,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聚焦当下青年写作的来路与远景。池上,1985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收获》《十月》《钟山》《作家》《江南》《山花》《西湖》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获首届“山花小说双年奖新人奖”、第六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

池上:我更在意和享受写作时的全身心投入

草白:静女其姝,以温柔的凝视抵御荒凉与孤独

文/李菁编者按:“浙里新文学——浙江新荷作家群巡礼”是浙江文学院推介文学新人的重要举措。中国作家网特邀入选该推介计划的9位青年作家进行独家专访,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聚焦当下青年写作的来路与远景。草白,198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天涯》《山花》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照见》,散文集《童年不会消失》《少女与永生》等。

草白:静女其姝,以温柔的凝视抵御荒凉与孤独

徐海蛟:半是沧桑半少年

文/刘雅编者按:“浙里新文学——浙江新荷作家群巡礼”是浙江文学院推介文学新人的重要举措。中国作家网特邀入选该推介计划的9位青年作家进行独家专访,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聚焦当下青年写作的来路与远景。2010年,徐海蛟度过了漫长的抽屉文学尝试阶段以及报纸副刊写作阶段之后,一篇2万字专辑《徐海蛟创作的多样性》在《文学港》刊发。

徐海蛟:半是沧桑半少年
宝树:当科幻正在成为现实
畀愚:写作的挑战在于说服自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钟求是:当我用AI试手写小说
汤汤:心灵的成长无法被AI替代
艾伟:写作经年,最大的变化来自读者
人生苦短,还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赵霞推出儿歌集《北斗在天》:用声韵和欢乐,抵抗生活的重量
让我们用自来水写毛笔字
在时空的飞毯上和各种人生促膝相谈
十分之一的王侃
传统寓言的叙事突破与当下价值
享受创作,倾注真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确实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唯有当作品自身成为经典
打造东方风格的漫威世界
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
现代人的精神境遇是我关注的焦点
通过作品发出“惊雷”
从“童话的灵魂”,到“创作的美德”
苏沧桑:纸上江南
邵丽:人间温度
梁晓声:用《父父子子》展现 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
余华:我动过真感情的,是小美
钟求是:用一生的努力追问命运
麦家:你可以想象一个严肃的人在家中
艾伟:作家给作品一次生命,读者给它第二次生命
余华:文学、时代和我的写作
池上:我更在意和享受写作时的全身心投入
草白:静女其姝,以温柔的凝视抵御荒凉与孤独
徐海蛟:半是沧桑半少年

文艺基金扶持项目

50

重要文学奖项获奖

654

会员数量

3322

会员数量

3322

新荷计划人才

503

新雨计划人才

97

中作协扶持项目

省作协扶持项目

文艺基金扶持项目

50

重要文学奖项获奖

654

会员数量

3322

会员数量

3322

新荷计划人才

503

新雨计划人才

97

中作协扶持项目

省作协扶持项目

浙江文学院(馆)

浙江文学馆是浙江文化新地标—之江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地上七层、地下两层)。目前是国内除了中国现代文学馆(2.5万平方米)之外规模最大的单体文学馆建筑。浙江文学馆的功能定位是充分展示浙江文学成就、滿足大众审美需求、积极开展专业交流、致力文学通识教育,从而打造成为联系作家、服务大众的活态文学综合体。在中国作协指导下,浙江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签订了框架协议,由双方共同建设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已正式落户浙江文学馆。

移动的孤岛

《移动的孤岛》是诗人王钧毅首本诗集,精选了2021年至2023年创作的100多首诗歌。诗人书写了自己与他人、家乡、自然等对象的关系,以此来感悟人生和探索生命意义。真实的人生是与世界相遇、建立关系的过程。每个人只有自成发光体,才能照亮彼此。关系世界也并非单一的天朗风清,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关系的真谛在于人凭借关系的力量发展自身,领悟万物的有限性和唯一性,栖居于精神而瞥见永恒。

杭州书

《杭州书》诗集收录了诗人创作于2012-2024年间的江南山水短诗共计342首。《杭州书》书写的不仅仅止于江南,也不仅仅止于山水,而是“箴言风格的、简洁深远的、采用枯墨般笔触的言道之短诗”,是诗人中年变法后,“通过对西方言说方式的借鉴,来说出一种属于东方人对这个世界最精微的理解”的实践总结,其对应的是“释与道,特别是后来为禅宗所强调的顿悟”,是“一种洞察,一种化繁为简的力,以及那个本来而繁华落尽的人世。”

小云兜里的梦

女孩龙小云从贵州转学到小云兜村,因为不适应而深受口吃的困扰,想参加演讲比赛,以求改变家庭的命运;俞婉芬老师高位截瘫,却要参加残运会射箭比赛,重塑自己和家人的尊严……这对师生相互约定,一起突破自我,去追寻心中的光。龙小云在搜集演讲素材中,见证了小云兜村的蝶变之路:从炸山取石,到绿色旅游,再到宜居宜业之地……并且发现,俞老师正是当年炸山的受害者,如今正在重拾人生的意义。该书情节构思巧妙,以龙小云的心灵成长和俞婉芬挑战命运两个线索,交织成一个用爱和美战胜挫折的故事,既彰显了心灵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也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并且折射出山乡巨变的夺目光辉。

长花长叶长小鸟

本书讲述了男孩等等和一只小小鸟的温暖故事,聚焦幼儿的生命体验与心灵成长。等等从一个银发婆婆那儿买回一盆“小鸟花”,他按照银发婆婆的叮嘱,细心照顾,直到盆里开出花,花上长出一只“小小鸟”。作品呈现了一个幼儿独自探索生命的过程,借由一只大人看不到的小小鸟,等等体验了从守护到放手的心灵成长历程,感受到了生命之间相互热爱、信任和尊重的美好。

水上书

“行吟江南,朝圣诗路”。本书以 “诗路”为主题,分“孕·浙东唐诗之路”“运·大运河诗路”“韵·钱塘江诗路”“蕴·瓯江山水诗路”四辑,用130多首原创诗作,构成有关诗路的“当代行吟”和“当代表达”。写作视角独特,有着“游子还乡”和“以蜃楼看海市”的发现,将江南的自然、历史、人文、现实融为一炉,写出了和风细雨小桥流水下的“山魂海魄”,写出了“大江南”中的“另一个江南”。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导论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导论》是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成果“西方文学思潮发展史论丛"(蒋承勇主编,共10卷)最后一卷,从詹明信的中国讲演录讲起,以“反向—折回”的方式依次进入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文学和诗学空间,尝试把“将错就错”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故事与“破名障”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故事编织成为一个故事。

金果谣

本书是一部以衢州市常山县胡柚产业发展为主题的报告文学。作者着眼于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故事,重点书写了当地在发展胡柚产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四十余年过程中,人们的壮阔情怀、奋斗精神和喜怒哀乐,反映了当地群众追求发展的动人故事,深情歌颂了大地上的劳动人民。时代波澜壮阔,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

无涯集

本书选取作者近年来的文学评论精选。根据对象、题旨的不同分为三辑。第一辑为小说评论,根据作者的研究方向选取当前活跃的小说家及其作品作为评论对象;第二辑为著名老作家宗璞研究专辑;第三辑是对当代文学现象、总体的观察与分析。

马厩岛

黄立宇的“马厩岛”不仅是一座小岛,也可以是毒太阳底下的棉花地,是一所破败的游泳池,是装载梦想的县乐器厂……那些曾湮没在记忆深处的,在某一日突然重现在脑海中。遥远年代的歌声和海浪声穿越时空,在耳畔不断回响。所有时间的遗迹经由黄立宇的笔端,便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故事。

听,蝴蝶在唱歌

该散文集精选了毛芦芦29篇有关“爱与童年”的优秀散文作品,其中有多篇作品已在杂志期刊发表。作品集中描写了“我”在童年成长时期,与祖辈、父辈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优美独特的浙西乡村风貌、民俗风物,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我”与祖辈、父辈之间浓浓的亲情,读来让人倍感温暖。全书共分四个章节,分别为“听,那是山野的回响”“生命如诗,梦如歌”“不变的,是记忆中的滋味”“最难忘,似水流年”,从各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细致的童年风景。

在晚风冷峻处

《在晚风冷峻处》收录沈烨自2020 年以来在《山花》《江南》等文学刊物发表过的十一篇小说作品。沈烨的文字简洁有力又不失灵动,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力,让读者进入一个陌生化的世界,富有新奇感。与此同时,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字也关照了社会现实,投射了对人的深刻关怀。

北斗在天

这是一部融传统趣味与现代生活于一炉的新时代儿歌集,精选了作者新近创作的儿歌作品。这些作品既继承、发扬了民间童谣的艺术趣味,又反映了当下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稚拙俏皮的童趣插图与朗朗上口的文字相映成趣,而书名本身便是一首无声的诗:北斗悬天,是孩童仰望的星空,亦是母语启蒙的微光。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从青涩的小镇文学青年到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余华的个人文学史无疑可以视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缩影。《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是一本探险之书,在鲁迅“传统”的烛照下,搭建理解余华小说创作的坐标系,探寻余华文学世界的奥秘。从对人性的勘察、对地域精神的思索、对生存与现实的深刻关注等多个层面入手,阐释余华小说创作的特质与意义。由余华的文学世界进入余华的精神世界,由余华的个人创作史进入中国当代史。本书展演的是余华与鲁迅的灵魂相遇,它将辩证地阐明,忠实于“传统”的创新让文学生生不息。

西方儿童文学的中国化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方儿童文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成果。西方儿童文学的中国化,即西方儿童文学经典在被选择、被译介、被改写等传播流程中经由中国文化过滤后发生的一种更为深层的变异过程。本书在西学东渐、文学转型的多维视野中,以历时性方法和典型个案研究深入阐述,探讨西方儿童文学中国化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经典品性建构的意义,理性检视其得失利弊。西方儿童文学的中国化研究是一个兼具现实关怀与理论意义的话题,能为儿童文学史的书写提供别样的视野和方法。

邮筒姑娘

一位由邮筒孕育而成的“姑娘”——阿莉,在人的世界生活了两个世纪。她见过战火连天,也曾远渡重洋,进过学堂也去过科学实验室,她换了一重又一重身份,与无数人建立联系又匆匆擦肩,最终安于小镇一隅,守着一猫一狗和一整座花园。当邮筒一个一个地变少,“邮筒姑娘”阿莉也在万籁阒静里,等待着生命的终逝。薄薄的信件装满秘密,扔进邮筒,跨越地理和时间的界限,教会每一个在成长中惴惴不安的年轻人,如何坦荡地去拥有爱和自由。

穆旦传:新生的野力

本书是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以穆旦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借助于档案、采访资料、回忆录、日记等,叙写了穆旦作为一个诗人的一生,也写出了一个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努力不懈、为现代汉语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绩。同时,作者追踪勘测了他那些不朽诗歌的源头。

唐人街上的女人们

《唐人街上的女人们》以美国“唐人街”这个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的华人聚居地为着眼点,通过对主人公米娅与父母、邻里、同学、老师、情人、同事、领导等多种关系的书写,探寻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的成长与自我救赎。

时见疏星渡河汉

《时见疏星渡河汉》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作家论, 涉及王安忆、张炜、莫言、余华、李洱、艾伟、东西等重要的中国当代作家。第二部分为作品论, 偏重于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旧作的重释, 也有对二十一世纪涌现的新作的读解。第三部分是对当下诸种文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若干文学理论 (文学史、批评文体等) 问题的见解。

人间信

《人间信》是麦家202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我”的经历为引,讲述了我家四代人、半个世纪爱与恨的循环往复。众生皆苦,人生不易,这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尘世浮沉中为自己争取的人间。

过往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另类母亲”的故事。她是越剧名角,年轻时以一曲《奔月》红遍全国,舞台上光彩夺目,生活中却与子女疏远。然而,晚年的她因身患重病,联络上久未联系的儿女,旧日生命中的一幕幕重现,关于过往的隐秘真相也逐渐露出水面。
《过往》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特别荣誉榜。

地上的天空

本书收录了《地上的天空》《高士图》《父亲的长河》《除了远方》《比时间更久》《瓦西里》六篇短篇小说和《远离天堂的日子》《他人的房间》《宇宙里的昆城》三篇中篇小说。
《地上的天空》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特别荣誉榜。

月亮与烟火

《月亮与烟花》共分为六个“书”:两地书(33首)、生灵书(35首)、人物书(29首)、山水书(31首)、时光书(34首)和世相书(37首),共199首诗。从诗集冠名到内部分辑,再到入选诗歌的数量,体现了作者完美主义的追求。

热望之上

《热望之上》以民族服装品牌崛起为背景,以职业女性与全职太太的角色换位为切入点,糅合婚恋情感生活和女性职场,讲述横跨14年的成长经营故事。
《热望之上》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网络文学榜。

天圣令

全书着重描绘了北宋初年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的政治人文历史风貌,展现了宋朝从建国之初的纷争离乱,到经历内部皇位之争、南北融合,到建制定法、走向经济繁荣、百姓安乐的大时代的故事。
《天圣令》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网络文学榜。

小心说话

《小心说话》讲述了一个警察抽丝剥茧从现实世界揭开网暴幕后黑手真面目的故事。小说反套路的从网暴的源头将网络上的风云起伏与现实世界结合在一起,认为雪崩之中每一片雪花都不无辜,当人们开始将网络暴力当成武器之时,网络世界就再也不是法外之地。
《小心说话》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网络文学榜单。

天才与疯子的狂想

这是一本精神病人的狂想故事集。这些病人拥有量子力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知识储备,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想法……天马行空、奇思异想,从量子物理到生命存在,用天才的思维,透过疯子的眼睛,带我们一窥世界的真相。
《天才与疯子的狂想》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网络文学榜。

拨灯续集

《拨灯续集》是袁志坚自2018年至今写作的文艺评论及书评文章汇编,文艺评论涉及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领域,书评以本人策划、编辑的重点图书为主。作者以诚立言,有思考深度,且文字洁美,宜于阅读。
《拨灯续集》已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文学评论榜。

鲁迅影像的历史与价值

陈力君以鲁迅影像为切入点,运用新方法,以新思路和新观点拓展了鲁迅研究的领域。通过对鲁迅影像的全方位考察,作者探讨鲁迅影像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为进一步深化鲁迅研究提供了启迪和借鉴。
《鲁迅影像的历史与价值》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文学评论榜。

离殇

潘绮珍家祖上就是开布庄的,到了上一辈,除了父亲作为长子守着祖业,两个叔叔都搬去了外地,空的宅子怕要被军队征用。防着防着,第三进到底住进了一家军官,多数时候只是女主人带着一个小女孩住,军官姓宋,是个舰长,多数时间都是住在舰上,也都是有教养的人。故事就这样讲开去……
《离觞》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长篇小说榜。

鹊桥仙

长篇小说《鹊桥仙》是一部书写江南小镇的性灵之作。一九八一年高考前的盛夏,栖镇少年们从此开始了半生戏梦。多年以后,似乎衰败的故乡小镇再次成为昔日发小们的人生舞台。小说有丝丝入扣的江南调性。
《鹊桥仙》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长篇小说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