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
在烟火气中细嗅生活的滋味,在四季流转中奔赴热爱的山海
来源: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 时间:2023年03月03日 15:56:23

我是陈希,生于诗意盎然的德清,现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德清高级中学。我是一个喜欢烟火气的人,喜欢在繁碌奔忙、步履匆匆的高中生活中细嗅一瓣金秋的桂花。我常用一篇篇美丽而真情的散文以作生活的点缀,时至今日,文字细水流长,已然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好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书写的主题。无论是春天和风挤过书页间,夏天黄昏飘着花果香,还是秋天月色打在路灯下,冬天细雪零落窗棂前,对我都是“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芸芸众生万象,我总能读出其中蕴含的柔嫩的喜悦。而在时光的静水流深里,文字则常给予我“对生活保持热爱,亦不惧奔赴山海”的勇气和默然静气的心境。闲暇之余,我欣然坐下,在一个昏昏欲睡的午后,手捧一书,弹一曲钢琴小调,或是听一支词调很美的歌,度过我的漫长岁月。生活很零碎,但融一点小确幸在白云飞走苍狗与海鸥的青春的上游,也挺好。
获奖荣誉
2022年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
2022年第20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会浙江选区二等奖
2021年全国中学生“双英杯”创新能力英语口语大赛浙江省二等奖
202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浙江省级三等奖
2021年校园书法大赛一等奖
2020年第十四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三等奖
2020年湖州市“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征文比赛一等奖
2019年第十三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二等奖
陈希访谈
李晶晶【《少年文学之星》杂志编辑 】(下称李)
陈希【2022年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下称陈)
李:得知现场赛题目《穿越》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陈:在那一刻我似乎是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题目并不是特别刁钻,但一颗心始终是悬提在胸膛中的。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可以书写的体裁,但想要写得出彩,写得亮眼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主题究竟是关于过去或是未来,我在顷刻间便有了定度。想到过去,我一时心潮涌动,眼前便有了画面。有了画面感,提笔便是一件恣意事,于是几乎是在得知题目的2、3分钟内,我的写作方向就渐渐明朗起来了。
李:你的参赛作品《太阳雨》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有碰到什么瓶颈吗,你是如何克服的?
陈:由于灵感的来迟,几近截止日期我才开始创作初稿。因为住校,每天回家是不现实的,于是我只能每天挑出一节晚自习,借用老师的电脑,在寂静无人的办公室,借一束灯光和微醺的暖风,磕磕绊绊却坚定不移地完成这份作品。完成这部作品时,我常有种在面对一个睽违已久的老朋友的感觉,陌生却熟悉。情节的脉络是清晰的,而细节的雕琢往往耗费不少神思。我会尽力融入我塑造的角色,身临其境去体会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李:你的行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有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和我们说说怎么提高这一写作能力。
陈: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再是在模仿过程中得以升华。我认为细节会勾勒出一份作品的形体,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酿就核心。因此在日常阅读过程中,我往往会留意一些细节描写,留意一些精致小巧的句章或是意蕴优雅的辞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敏感度,继而在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过程中,这些积累将会内化为我自己的东西。还有一点就是兴趣是第一要义,有了兴趣,这样的事会变得快乐而生动,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
李:在你的参赛作品和现场赛作品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种英雄主义色彩。简单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主义”。
陈:罗曼·罗兰有句至理名言阐释了她对“英雄主义”的看法: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是的,没错,英雄其实便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我敬仰英雄,不仅是爱他们有滚滚的热血,即使九死一生也百折不回,更是因为他们即使茕茕孑立,也紧贴着大地赤诚地生活。
李:在写作过程中,有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陈:我的写作灵感经常会在巧合的机缘下形成。那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晚自习下课,教室里只有零星几个人,大家基本散落在露台上看月亮。我也在看月亮,胡思乱想,天马行空,甚至想看看同一片天空下那边遥远的他们……突然间,有两个人走进了我的脑海,经过我的修饰、润色后,他们就成了我笔下的主人公,仿佛有一种命定的感觉,我觉得很神奇。
李:分享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
陈:我特别喜欢余秀华的《足够》,这首诗含蓄蕴藉、天真浪漫,有一种生活纷争里的宁静。诗中的景致很细微,有一种本真与纯净,错杂的长短句让人感觉十分柔和。“要一个黄昏,满是风,和正在落下的夕阳”。诗句明丽而澄澈,仿佛一种向往的生活向我迎面走来。
李: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区别于生活。生活处处皆可成文章,文学也有虚拟和夸张。你是如何理解“文学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的关系?
陈:文学真实反映生活真实。文学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是真实生活的修饰和润色,文学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升华。我们用文字书写生活,“文学真实”也只是体现“生活真实”的一部分,文学是一种概括、集中与提炼。二者并非说是绝对的矛盾与冲突,二者相辅相成而相互包容。
李:如何看待“文学影视化”这一现象。
陈:这显然不失为一种好的现象,它以一种更直观明白的方式将优秀作品和它的精神内核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当然,这种现象也不可避免地靠近商业化行为,一些商业性的改编很大程度上消磨了作品本身的价值,这是让人很心惊的。但仍有较好的例子,像《人世间》这部作品,它其实达成了文学和影视之间相对的平衡,较好地传达了作者的信念和力量。因此我认为,“文学”和“影视”之间的度量应当是要好好把握的。
李:童年的生活经历对一个人的人格或者未来生活或多或少会产生影响,你觉得你的童年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陈:童年的假期里,我会回到老家,偶尔静坐读一读童话书,但更多时候,是在村子里到处跑。那个时候,老家的陈设风貌俨然还是属于很淳厚的乡村景致,有大片种植了绿蔬的田地和泥淖的茭白地,泛着潮湿的泥土腥味和大片桃树林荡漾的甜味,最后我是在昏黄的傍晚才满身是汗地回家……说起来,那个时候我还是孩子们中的“头头”,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特别活泼好动的人。
李:你知道第16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终评评委都是来自于哪里的专家吗?
陈:嗯,我知道。本次终评评委有省教研室教研员、著名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大学教授、杂志社主编等等。这些评委老师们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层层推选出获奖名单,我很荣幸获奖并感到无限感激、感佩和感慨,感谢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搭建这个平台让我有所收获。
文学动态
+more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4号-1 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110号华龙商务大厦516室 邮箱:zjqsnzx@126.com
©copyRight 2011 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