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一批文物有了“科技大片”
来源:钱江晚报 |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记者余雯雯 通讯员高菲

三茅观遗址——吴山第一峰石刻三维模型图

  西湖景区范围内,很多石质文物都身处山林中,想得到它的准确信息进行监管保护并不容易。

  为了更好地了解文物现状、监管文物安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历时两年,为辖区内市保单位以上的石质文物开展了三维数字测绘,拍出了一组科技感满满的“大片”。大家以后欣赏万松书院遗址、排衙石诗刻、三茅观遗址等保护文物时,可以更细致、更直观。

  采集所有细节,就像为文物拍摄“X光照片”

  三维数字测绘,和普通的摄像技术完全不同。

  采集拍摄区域总平面图、细节图只是第一步,后续将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通过实景建模,在三维数字实景模型上提取石刻正立面图、有窟龛的石刻提取横剖面图,就好比人类的“x光照片”,通过科技手段,将文物嵌在石壁里、平时看不到的部分都呈现了出来。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今后可以720度好好欣赏了。”凤凰山管理处文物遗产科的王俊祺介绍说,每一处文保单位,会分布着不同的点位,光是一个点位平均拍摄照片就有500多张,多的有上千张,所以一个文保单位,多的可能有上万张素材照片,少的也有几千张。因此,光是现场测绘就要花一到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采集信息的专业设备非常多,如水准仪、扫描仪、全站仪、单反相机等,很多都是工作人员一件件背上山的,这次还特别用上了无人机,“主要是很多文保点,人很难走进去,有无人机就方便很多。”

  再现文物立体样貌,多维度留存资料

  文博圈有个说法: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数字化让人看到“文物永久保存”的希望。这一点,王俊祺也非常认可。

  他说,这次三维数字测绘提取的信息,非常精细。比如有些摩崖石刻,接近几毫米的深度,就能直接扫描测量出来,“这些都将成为文物的原始数据,完善档案。多年以后,如果石刻出现风化等病害,就可以直接拿这些数据来比较和研究,掌握更精准的信息。”

  凤凰山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我们来说,这些信息数据都是很宝贵的,三维数字测绘的好处就是再现和记录了文物的立体几何形貌,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得更精准、多维度的数据和资料,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研究文物,也进一步完善了题刻类文物的数据资料库,为后续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更专业的数据支撑。”

  凤凰山管理处介绍,后续他们还会继续加大科技保护力度,尤其是对辖区内的石质文物保护、土遗址文物保护,注入科技元素。同时,他们还将深入利用这组珍贵的照片和数据,文物数字化展示、数字化修复、数字化复制。按照目前的计划,文化衍生品的开发也会适时提上日程,他们希望将这些文化遗产更好地展示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它们、懂得它们的价值,从而实现更好地继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