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
来源:
| 时间:
2014年09月15日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扬等,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浙江义乌人赤岸乡神坛村人。1919年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1921年因参加反对学监的风潮,被学校当局开除。1922年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合集出版诗集《湖畔》,内收雪峰的诗17首,并加入明天社。五烈士牺牲后,他调任为左联党团书记,与鲁迅编辑出版《前哨》,纪念五烈士。1932年与鲁迅等人四十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先后任先后任中共中央宣传文化委员会书、中央上海宣传部干事,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等多种职务。1949年6月,赴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为华东代表团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常务委员。1950年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兼任《文艺创作丛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任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2年兼任《文艺报》主编。1953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后又任作协党组成员。1955年被卷入“胡风事件”,在党内受到批判。1956年主持编注新版《鲁迅全集》。1957年参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被文化部党组定为“右派分子”。文革时期受到冲击,打成叛徒,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回到北京,安排在鲁迅著作编辑室工作,但只许在家看稿、答疑。1976年因肺炎引起并发症在首都医院去世。著作:诗集《真实之歌》、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雪峰寓言三百篇》、《雪峰文集》、《论文集》、《鲁迅和他少年时代时候的朋友》、电影剧本《上饶集中营》等多种。翻译和编辑大量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