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浙军 >> 访谈评论 >> 研讨 >> 研讨内容

王雪瑛:写作使我们对不完美的生活保持一种乐观的信念

发布日期:2022-11-25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共常山县委宣传部

  文/王雪瑛

王雪瑛(评论家,《文汇报》高级编辑,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茶道也是一种对不完美的存在,在众人皆知的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一种完美,进行温柔的试探,所以说写文章、喝茶、过日子都是一样的。”

  这段话我感触很深,在当下的疫情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对人生的不确定和不完美,作为写作者有了更多的切实体验。而写作给予我们的内心提供一种力量,对不完美的生活保持一种乐观的信念。

  在《春山慢》中,周华诚说,一个人在春天的山道上行走,一入春山深似海。这是一个人和春天直接的心灵对话。这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山水草木,以审美的经历来享受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与天地精神的往来中,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所以周华诚的散文对现代人是有帮助的。

  在短暂的停留中,我走过了“父亲的水稻田”,感受到周华诚的写作、行走、人生,和土地融汇在一起。

  在“父亲的水稻田”的研学工坊“赤脚王国”,周华诚告诉我,赤脚走在田埂上,赤脚伸到水田里,让孩子、大人、都市疲惫的心灵,能够在田野当中感受到泥土的力量。

  这种力量也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在常山的土地上催发出他这颗优秀的文学种子。这颗种子将土地、劳作进行了当代写作,同时将它们转变成一种可发现、可分享的生活方式。区别于面对墙壁的独立写作,周华诚的写作当中有思想情感的互相流动,能够让远近的读者都能闻到他笔下的“稻米之香”。

  可以说,周华诚把散文写在纸上,也写在大地上,这是一个飞跃。他也把一种写作方式变成人生的审美方式,给现今世人提供一种人生的审美路径,这是很值得参考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